「譬如有人將欲遠行。敕其奴言。爾好守門并看驢索。其主行後。時鄰里家有作樂者。此奴欲聽不能自安。尋以索繫門置於驢上。負至戲處聽其作樂。奴去之後。舍中財物賊盡持去。大家行還問其奴言。財寶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門驢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復言。留爾守門正為財物。財物既失用於門為。生死愚人為愛奴僕亦復如是。
如來教誡,常護根門,莫著六塵,守無明驢,著於愛索。
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
靜處而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為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
正念、覺意、道品、財寶,悉皆散失」(奴守門喻)
從前有位富有的人,家中藏了許多珍奇財寶。有一天他準備出遠門,便請一個奴工幫他看家,出門前再三交代他說:如來教誡,常護根門,莫著六塵,守無明驢,著於愛索。
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
靜處而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為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
正念、覺意、道品、財寶,悉皆散失」(奴守門喻)
「我要出門了,家中有許多寶物,希望你好好地看門。」
但這個主人知道他天性愚鈍,說一是一,不知應變,於是再更進一步仔細囑咐說:「要守住這個門,家中財物才不會遺失;此外,屋外的一隻驢子也必須看好。」
這個僕人聽完此話,就慎重其事,忠實地看守這個門,以及屋外的驢子。可是過了幾天,剛好附近有人在慶祝喜事,請來了戲班子來助興,聽來十分精彩。守門的奴僕也很想去湊湊熱鬧,可是主人一再的交代要看好家門、驢子,怎麼辦呢?他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一個方法:
「我把門好好的綁緊,再將繩索的另一端綁在驢身上,就可以牽著驢子去看戲了!而且,這樣子驢子和繩索都不會遺失,而門也被繩子綁住,一定非常安全。」他自以為聰明的牽著驢子高高興興地去看戲了。
主人一回到家,看到門戶大開,守門僕人也不知到那兒去了,只見一條繩索掉在地上。於是他沿著繩索一路尋找,終於找到守門人和那隻驢子。這個主人就問奴僕說:「我叫你守門,你跑到那裡去?」
「我按照你說的去做了啊!你看,門依然還在,繩索也沒有斷,而驢子就在這兒啊!我那裡做錯了?」奴僕說。
「要你看門就是希望屋內的東西不要遺失,你雖然幫我綁住這扇門,而繩索、驢子也安然無恙,但是大門已經被人打開,裏面的財寶也被拿光了! 要你保護家裏的財寶,若無財寶何用守門?」
主人對這位奴僕真是啼笑皆非,氣得七孔冒煙,但事情已經發生了也無可奈何。
* * *
佛陀常常慈悲的教誡弟子:「常護根門,莫著六塵,守無明驢,著於愛索」,要嚴守六根門戶(眼耳鼻舌身意),而不應貪著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若是耳根貪著外界的聲塵、舌根貪著食物的味塵、色身貪著於身體的享受,就會被外界事物引誘,而分散了人的意念;偏於這份無明而忽視了自性的寶藏。雖然人的無明,易有妄念而心猿意馬、偏向罪惡。而且因為有愛的無明,所以正念、覺意、道品等財寶,全都喪失了,就像守門人只看住驢和繩,卻沒看好屋子,整屋的寶物全被搬光。但若能看守住著這條情愛的繩索,斷除私我的愛念,就有如解開無明繩索,不將它綁在無明的根門上一樣,不會再受到愛索纏縛,而寶藏之門就在繩子的另一端。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