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5 December 2013

龍王和他的女兒


人身難得、生活難、得聞正法難、
諸佛出現世間也難。(偈 182)

  龍王(註)伊羅卡帕塔,在迦葉佛時,雖然是一位比丘,卻不夠理智,念念不忘犯過的錯誤,所以往生成龍。他有一位極美麗的女兒。由於龍具有化身成人形的能力,所以他公開宣稱,若有人可以回答他女兒所提的問題,就可以娶她為妻。因此,每個月兩次,她都化身成人,到公眾場所唱歌跳舞,並且提出她的問題。很多人試著回答她的問題,但都不正確。
  有一次,佛陀透過神通,知道一位名叫優塔羅的年輕人,可經由這些問題而證得初果。但優塔羅已經出發,準備前去回答她的問題。佛陀便趕忙攔下他,告訴他問題的正確答案,優塔羅聽完佛陀的答案後,果真證得初果,對龍女的欲望也完全消失。但為了說出答案以俾益他人,他仍照常前往。
  他與龍女的應答如下:
  問題1:誰是統治者?  
  回答:掌握六根的人就是統治者。
  問題2:德行不足的人可否稱之為統治者?  
  回答:德行有缺陷的人不可稱之為統治者,毫無私心的人是統治者。
  問題3:什麼樣的統治者沒有德行的缺陷?  
  回答:毫無私心的統治者沒有德行上的缺陷。
  問題4:什麼樣的人可稱之為愚癡?  
  回答:追求感官欲樂的人。
  聽完所有的正確答案後,龍王的公主繼續請問有關感官欲望、後有、邪見、無明和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優塔羅遵照佛陀的教導一一回答這些問題。
  這時候,伊羅卡帕塔龍王明白了,佛陀已出現在世間,就央請優塔羅帶他前去面見、頂禮佛陀。他向佛陀敘述自己往生成龍的緣由。佛陀向他解釋,人身難得、佛陀難遇、佛法難聞。佛陀說法完畢後,很多舍利弗尊者的弟子證得阿羅漢果,大眾中也有很多人證得初果。
註:龍是佛教和印度文學中著名的神話動物。它們住在地底下,具有創造奇蹟的力量,類似中國文學的龍。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18 December 2013

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世間

 

修習禪定(註1),歡喜涅槃寂靜,
正念正覺的佛陀,諸天也敬愛。 (偈 181)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時,接受外道的挑戰,而展現了雙料神通 。事後,佛陀到忉利天講授三個月的阿毗達摩(論),往生兜率天的摩耶夫人也來聽佛陀說法。聽完佛陀的說法後,摩耶夫人、眾多天神和婆羅門都證得初果。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在舍衛城結夏安居,佛陀指示舍利弗向其他比丘講解阿毗達摩。舍利弗尊者就利用三個月結夏安居期間,講完一整部的阿毗達摩。
  結夏安居即將結束時,大目犍連尊者到忉利天去面見佛陀。佛陀告訴他,預計於安居結束後的月圓之日回到人間。並會降臨舍利弗尊者安居的山卡沙市。
  十月至十一月之間的月圓之月,佛陀身上放出六道祥光,降臨山卡沙市。許多天神和婆羅門陪伴佛陀返回人間,舍利弗尊者則率領大眾歡迎佛陀,大眾懍然讚嘆佛陀返回人間的盛大輝煌。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頂禮問訊後說:
  「世尊,我們從未目睹或想像過如此壯觀盛大的榮耀。事實上,世尊!你為天、人和婆羅門所喜愛、禮敬!」
  「舍利弗啊!天人確實敬愛所有具足究竟智慧的諸佛。」佛陀如此回答舍利弗。
註1:此處的禪定指的是止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世間

 

修習禪定(註1),歡喜涅槃寂靜,
正念正覺的佛陀,諸天也敬愛。 (偈 181)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時,接受外道的挑戰,而展現了雙料神通 。事後,佛陀到忉利天講授三個月的阿毗達摩(論),往生兜率天的摩耶夫人也來聽佛陀說法。聽完佛陀的說法後,摩耶夫人、眾多天神和婆羅門都證得初果。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在舍衛城結夏安居,佛陀指示舍利弗向其他比丘講解阿毗達摩。舍利弗尊者就利用三個月結夏安居期間,講完一整部的阿毗達摩。
  結夏安居即將結束時,大目犍連尊者到忉利天去面見佛陀。佛陀告訴他,預計於安居結束後的月圓之日回到人間。並會降臨舍利弗尊者安居的山卡沙市。
  十月至十一月之間的月圓之月,佛陀身上放出六道祥光,降臨山卡沙市。許多天神和婆羅門陪伴佛陀返回人間,舍利弗尊者則率領大眾歡迎佛陀,大眾懍然讚嘆佛陀返回人間的盛大輝煌。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頂禮問訊後說:
  「世尊,我們從未目睹或想像過如此壯觀盛大的榮耀。事實上,世尊!你為天、人和婆羅門所喜愛、禮敬!」
  「舍利弗啊!天人確實敬愛所有具足究竟智慧的諸佛。」佛陀如此回答舍利弗。
註1:此處的禪定指的是止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11 December 2013

向佛陀求婚

 

已經證得無上智慧的佛陀,三毒盡除,
世間所有欲愛不能再誑惑他;佛陀不受繫縛。(偈 179/180)
拘留國的婆羅門摩醯提利夫婦有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兒,求婚的人不斷,他明白告訴他們還不夠資格娶他的女兒。一天清晨,佛陀透過神通知道他夫婦二人證得三果的機緣已經成熟了,就出發到他經常火祭的地方。
  摩醯提利一眼瞥見佛陀時,當下認定佛陀就是他女兒要許配的對象。他便央求佛陀在原地稍事停留,然後急忙趕回家去叫妻子和女兒來。佛陀於是到附近去休息。摩醯提利一家人回來時,只見到佛陀的足跡,但他的妻子說留下這種足跡的人已經滌除所有的感官欲望。儘管妻子的看法如此,他還是毫無畏懼地找到佛陀,並向佛陀提及要把女兒許配給他。
  佛陀拒絕他的提議,並且敘述自己剛究竟證悟成佛時,魔王波旬美麗無比的女兒們如何誘惑他,佛陀說:「想要誘惑解脫貪愛、執著與激情的人是無效的,因為這種人不為任何誘惑所動。」
  佛陀繼續說道:「魔波旬美麗無比的女兒們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心中都毫無感官欲望。你女兒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我甚至連碰觸的興趣都沒有。」聽完佛陀的一席話後,摩醯提利和他妻子明白其中的涵意,而對佛法有正確的信念。後來,他們都加入僧伽為比丘和比丘尼,最後兩人都證得聖果。他們的女兒卻深深感覺受到佛陀的羞辱,發誓要找機會報復佛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5 December 2013

給孤獨長者兒子的故事

 

預流果比大地的統治者、往生天界的人和一切世界主
更有價值。 (偈178)
克拉是給孤獨長者的兒子。每當佛陀和弟子們到他家時,他都避不見面。給孤獨長者擔心兒子若不能改變這種心態的話,將來不知道要變成什麼德行。給孤獨長者就以一百個金子利誘他前去精舍,守一天的戒。他去了,但不聽任何人說法,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家。給孤獨長者要給他佳餚,但他卻開口要錢。
  第二天,給孤獨長者告訴他:「兒子呀!如果你能背頌佛陀的一首偈語,我給你一千個金子。」他就再度前往精舍。佛陀也向他說法,但知道他不是要誠心要學習佛法,純粹只是對有錢興趣而已,就用神通,使他無法牢記任何偈語。克拉只得重複練習背頌偈語,也因此,終於了解佛法的真實涵義,而證得初果。
  第二天清晨,他跟隨佛陀和眾多比丘到他家化緣,但心中卻想著:「但願父親不要在佛陀面前給我金子。我可不想讓佛陀知道我純粹是為了錢,才遵守戒律。」
  給孤獨長者供養完佛陀和眾多比丘後,就拿出千個金子,要他收下,卻出乎意料地被他拒絕。給孤獨長者告訴佛陀:「世尊,我兒子已經改變他的念頭了。他現在表現得非常尊貴。」他進一步告訴佛陀,如何利誘兒子去精舍學佛法的事。
  「給孤獨長者,妳的兒子已經了解佛法比轉輪聖王、天神或婆羅門的財富更有價值。」佛陀如是說。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8 November 2013

供養比賽

 

慳吝者無法升天,愚癡的人不讚嘆布施;
智者時時隨喜,處處安樂。(偈177)
波斯匿王有一次盛大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後來,他的百姓為了和他競爭,而舉辦更大的供養大會。國王和百姓之間的競爭就此持續不斷。最後,末利皇后想出一個計畫。她請國王興建一座盛大的帳蓬,帳蓬中間,擺設十隻裝滿各式各樣檀香和香水的船,再準備幾百隻馴服的大象為比丘撐白傘,同時,提供飲食服務的是公主。百姓們沒有公主、白傘也沒有大象,就無法繼續和國王競爭了。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供養的無遮大會正式展開。進食之後,國王把大會所有的東西都供養給佛陀。
   國王的兩位大臣也在現場,其中一位大臣非常高興,讚嘆國王能夠如此慷慨布施佛陀和眾多比丘,他也認為只有國王才能舉辦無遮大會,並且把功德與所有眾生共享。總而言之,這位大臣非常高興國王能舉辦這無人能比的布施。相反地,另一位大臣則認為國王不過是在浪費財富而已,他認為眾多比丘應供後,就會回精舍睡覺。
  進食後,佛陀環視所有參與大眾,也知道第二位大臣的想法。佛陀明白,如果再說冗長的隨喜,第二位大臣會更不滿意,所以出於對他的憐憫,只說了簡短的隨喜,就回精舍去了。但預期佛陀會用更長的時間表示謝意和隨喜的國王,對佛陀簡短的隨喜感到失望。國王懷疑自己是否遺漏了什麼事情,因此決定前去請教佛陀。
  佛陀看見國王來時,告訴國王:「偉大的國王!你應該高興能夠舉辦無人能比的布施大會。這種布施的機會難得,每一佛住世時,只有一次這樣的無遮大會。但你的一位大臣卻認為是一種浪費,一點也不贊同這樣的布施大會。如果我說較長的隨喜,他會更加不滿意,而造作更多的惡業。這就是我的隨喜如此簡潔的原因。」佛陀接著說:「國王!愚人不知隨喜別人的布施,因此會墮落到比人間差的境界。智者隨喜他人的布施,也因為這份珍惜,他們分享別人的功德,而往生天界。」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1 November 2013

辛迦摩娜薇卡誣告佛陀

 

違逆真諦,不信來世,說妄語的人,無惡不作。(偈176)
佛陀到處宏揚佛法之後,信受佛法的人越來越多,其他外道的信徒也就日漸減少。他們於是打算破壞佛陀得信譽,就慫恿他們一位美麗的女信徒辛迦摩娜薇卡:「如果妳真的關心我們的利益,請幫助我們羞辱佛陀。」她同意執行他們的計畫。
  當天夜晚,她攜帶一些花朵,朝祇樹給孤獨園方向走,遇見她的人問她要去那裡, 她回答說:「你們知道我要去那裡有什麼意義嗎?」回答後,她就到靠近精舍的外道家去過夜,而在隔天清晨離開,讓別人以為她在祇樹給孤獨園住宿。若有人問,她就回答: 「我和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一起過夜。」三四個月以後,她用一些布塊裹住腹部,使自己看起來像懷孕的樣子。九個月以後,她更假扮成快要臨盆一般,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去找佛陀。
  這時候,佛陀正在向比丘和大眾說法。她打斷佛陀的話,加以指控:「啊,你這個大沙門!你倒是很聰明,可以向人說法。你讓我懷孕,卻對我要分娩的事不聞不問。你就只知道享樂!」
  佛陀停止開示,告訴她:「這位姊妹,只有妳和我知道妳的話是否屬實。」
  她回答道:「是呀,別人怎麼會知道,只有妳我兩人所作的事呢!」
  這當下,帝釋明白祇樹給孤獨園發生的事情,便派遣四位天神化身成年輕的老鼠,跑到她衣服裡面,咬斷她用來綁住腹部,偽裝成懷孕的布塊,她的技倆就被拆穿了。大眾中很多人譴責她:「妳這個邪惡的女人!騙子!妳怎敢指控如此尊貴的宗教法師呢?」這時候,她擔心自己的安危,使盡力氣,趕忙逃走。但跑不了多遠,就不幸發生意外,而死的很淒慘。
   第二天,眾多比丘在討論她的事情。佛陀告誡他們:「比丘們!一個不怕說謊、不怕來生報應的人,對造作惡業不會遲疑。」佛陀接著說,辛迦摩娜薇卡過去的某一前世是國王的皇后。她愛上國王的一位兒子,但那位王子卻不為所動,她就傷害自己的身子,然後向國王誣賴是王子在無法得逞私慾時,所下的毒手。
  國王聽見她的指控後,未加詳察,就驅逐王子遠離國境。後來,國王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她終於受到應得的懲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4 November 2013

三十位比丘突然消失

 

天鵝鼓翅飛行天空,人以神通橫越太空 (註1)
智者征服魔波旬及其眷屬後,不再輪迴 (註2)(偈383)
有一天,三十位比丘前來向佛陀頂禮問訊。他們進入佛陀的房間時,服侍在佛陀一旁的阿難尊者馬上離開,到外邊去等候。過了一陣子,阿難尊者再度進入時,卻不見先前的三十位比丘。他就問佛陀他們到那裡去了。   佛陀回答:「他們都走了。」
  「從那裡出去的?」
  「從空中,阿難!」
  「但,世尊,他們都證得阿羅漢果嗎?」
  「沒錯,阿難,他們聽完說法後都證得阿羅漢果,並且具有神通。」   這時候,佛陀看見天空有幾隻天鵝飛過,他說:
  「阿難,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就像天鵝一樣能飛過天空。」
註1:透過修行,人可以橫越天空、凌水而過,遁入地中等。這些能力是精神的、超越自然的,但絕不是奇蹟。
註2:阿羅漢證得般涅盤,不再輪迴。

Thursday, 7 November 2013

明白世間實相的紡織女

 

世間大部分的人是盲目的,只有少數的人明白正法;
一如只有少數的鳥脫離羅網,少數的人往生善趣。 (偈 174 )
有一天,佛陀在阿拉維講授生命的無常。佛陀說:「請正念現前地觀死: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確定的,人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
  佛陀也勸誡大眾要經常保持正念,察覺生命的實相。他也告誡大眾:「如同手持木棍或長矛的人在面對敵人和其他有毒、危險的動物時,不至於手足無措一般,對死亡有正念的人也會保持正念面對死亡,因此會往生善界。」很多人無法領會其中的涵義,但一位十六歲的紡織女清楚明白佛陀的深意。說法後,佛陀返回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天,佛陀透過天眼觀察世間,明白那位女孩證得初果的機緣已經成熟,就再度前往阿拉維說法。當這女孩聽到佛陀和數百位比丘再度蒞臨說法時,也想前去聽法,但他父親卻急需一些紡織用的線軸,她於是快速綁好線軸,然後出去找父親,想把這些線軸交給父親。路上,她在聽法大眾的外圍停留了一會兒。
  佛陀知道這女孩一定會來聽法。佛陀也知道,這女孩一定要在前往紡織機器之前聽聞佛法,而不是離開紡織機後才來聽法。因為她生命即將消失,而她往生何處仍不確定。所以當年輕的紡織女孩出現在聽法大眾的外圍時,佛陀仔細注視她,而當她發現佛陀注視她時,她放下籃子,恭敬的走向佛陀。佛陀就問她四個問題:
  「妳從何處來?」 「我不知道。」
  「妳要往何處去?」「我不知道。」
  「妳不知道嗎?」 「我知道。」
  「妳知道嗎?」  「我不知道。」
  大眾聽見她如此回答佛陀的問題,都認為她對佛陀不恭敬。佛陀就問她的回答是什麼涵意。
   她說:「世尊!既然你知道我從家裡來,所以我認為你第一個問題是問我的過去世是什麼,我就回答:『不知道。』第二個問題問我的來世要往生何處,我回答:『我不知道。』第三個問題問我知不知道有一天會死亡,所以我回答:『我知道。』最後的問題問我知不知道何時會死亡,我回答:『我不知道。』」佛陀聽完她的解釋後,稱讚她的解釋。她也在聽完佛陀的說法後,證得初果。
  然後,她繼續前往紡織機所在的房子,當她抵達時,她父親正坐在紡織者的座位上睡覺。這時候,她父親突然醒來,卻意外的拉動紡織梭,結果,紡織梭的頭打到女孩的胸口,以致於當場死亡,而往生兜率天。她父親這時候傷心欲絕,淚流滿面,但也明白生命無常,他就前去面見佛陀,請求允許他加入僧伽。從此以後,他成為比丘。不久之後,更證得阿羅漢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30 October 2013

證聖果的殺人兇手

 

造作惡業後,再以善業補救的人,
光耀世間,如明月無雲翳。
  鴦掘魔的本名是阿伊沙卡,出生為婆羅門,他的父親在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王宮任職。他的父母送他前往怛剎尸羅接受教育,由於他相當聰慧,而且服從老師,因此甚得老師和師母的歡心,其他學生因此忌妒他,就向老師誣告他和師母有染。剛開始的時候,老師不相信他們的話,但經過他們一再的誣告,他終於相信,而決定報復阿伊沙卡,但又害怕殺害阿伊沙卡會受到報應,於是便設計一個比直接殺害無辜的阿伊沙卡更惡毒的計畫:他告訴阿伊沙卡去殺害一千個人,而且每殺一個人,就砍下一根指頭給他 ,做為感謝他教導的學費。阿伊沙卡雖然十分不願意,但為了服從老師,就開始殺人,並且把砍下來的指頭掛在樹上,但這些指頭卻被烏鴉和禿鷹吃掉,所以他就把指頭做成項鍊,以確定數目。
  由於他的殺人行為,人們稱呼他為鴦掘魔(意思是手指頭項鍊),他也因此成為令人懼怕的人物。國王知道他的暴行之後,下令要逮捕他。他的母親瑪塔妮聽到國王的命令後,就親自下鄉,打算拼了老命也要拯救他。而這時候,他頸上的項鍊已經有九百九十九根手指頭了,只差一根就湊足一千的數目了。
  當天清晨,佛陀明白如果不加以阻撓的話,正在尋找最後一個被害者的阿伊沙卡一定會發現他的母親,並且加以殺害。果真如此,他就會受更長久的苦報。出於對他的慈悲,佛陀就出發前去他棲身的森林。
  經過很多不眠不休的日子,阿依沙卡非常疲倦、焦慮,整個人幾近崩潰而急於砍下最後一根手指頭。他決定殺害第一個見到的人,就在這時候,他瞥見佛陀,便高高舉起刀子追趕上去,想要加以殺害。但無論如何追趕,佛陀總是在前面。最後,他大聲吼叫:「比丘!停止!停止!」
  佛陀回答道:「我已經停止了,是你自己未曾停止。」
  阿伊沙卡並不明白佛陀話中的涵意,就問道:「比丘!你為什麼說,你已經停止,是我尚未停止?」
  佛陀告訴他:「我說我已經停止,因為我已經不再殺害眾生,不再瞋恨眾生,我內心滿懷無限的愛心、耐心和智慧。而你尚未放棄殺害眾生,瞋恨眾生,而且沒有愛心與耐心。因此你才是尚未停止下來的人。」
  聽完佛陀這席話,阿伊沙卡心中激起一陣思考:「這些話只有智者才說得出口,這比丘智慧超凡,兼且異常勇敢,他一定是比丘的領導者,他一定就是佛陀!他必定是為了使我重見光明才專程來這裡的。」這麼一想之後,他放下武器,請求佛陀恩許他加入僧伽,佛陀也答應他的請求。
  阿伊沙卡的母親在森林裡到處喊他的名字,但遍尋不著,只好回家去。後來,國王和手下在佛陀的精舍找到他,但發現他已經放棄過去的邪惡行為,成為比丘,就決定放他一條生路。阿伊沙卡於是在精舍裡,精進修行。
  儘管如此,他的內心仍然不得安寧,因為即使單獨禪修的時候,過去的種種作為和那些受害者令人憐憫的哀嚎總是浮現在腦海裡。每當他外出化緣時,人們更因為他過去所做的惡業而向他投擲石頭,或者用棍杖打他,所以每次都是頭破血流,一身瘀青的回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告誡他:「鴦掘魔!你已經不再作惡了,要有耐心!你現在所受的,都是你今生所作惡業的惡報。如果不是我遇見你,你的惡業會令你在地獄中遭受更長久的折磨。」
   一天早上,他在到舍衛城化緣的路上聽見痛苦的哭聲。當他發現是一位孕婦正在產前疼痛,卻無法順利生產時,他內心想到:「一切眾生都免不了苦。」他滿懷慈悲心地回去向佛陀敘說孕婦產前痛苦一事,佛陀就教導他誦讀一段經文,這段經文後人稱之為《鴦掘魔經》。學會後,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坐下來,隔著一片紗幕,開始誦唸佛陀教他的經文:「姊妹!自從我成為阿羅漢以來,我未曾故意殺害任何眾生,願此經文使你一切順利,且預祝你未出世的孩子安好。」這時候,這婦女順利生下孩子且母子均安。這經文至今仍然有效。
  鴦掘魔喜歡單獨一人在偏僻的地方居處。後來,他安祥的去世了,但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所以他的去世是般涅槃。其他比丘請問佛陀鴦掘魔往生何處,佛陀告訴他們:「鴦掘魔已經般涅槃了。」他們卻不相信:「殺害這麼多人命的人可能般涅槃嗎?」
  佛陀回答他們:「比丘們!鴦掘魔因為沒有善友,所以才會作下如此多的惡業。後來,他經由善友的協助和忠告,而堅定、正念現前地修習佛法和修禪。因此,他的惡業被他的善業所粉碎,內心沒有絲毫的污垢煩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4 October 2013

手執掃帚的比丘

 

人若不放逸,則自淨其意,
並照耀世間,一如明月無雲翳。(偈 172)
沙姆迦尼尊者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打掃,住在同一精舍的離瓦塔尊者反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禪修。沙姆迦尼尊者認為離瓦塔尊者只是在浪費時光。
  有一天,沙姆迦尼尊者告訴離瓦塔尊者:
  「你很懶惰,只知依靠信徒出於虔誠和慷慨所供養的食物。難道你不覺得有時候也該打掃地板、房屋或其它地方嗎?」
  離瓦塔尊者回答他:「朋友!比丘不應該所有的時間都在打掃。應該在清晨時打掃,然後外出化緣,進食之後,觀身,察覺生命的真相,或者,背誦經文直到晚上,這時候,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再打掃一次。」沙姆迦尼尊者嚴格遵照離瓦塔尊者的話去做,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其他比丘發現沙姆加尼尊者不再把大部分時間在打掃,就問他原因。
  他說:「當我正念尚未具足時,我經常打掃,但現在我已經正念現前了。」
  其他比丘對他的話存有懷疑,就去請教佛陀:「世尊!沙姆迦尼尊者宣稱他是阿羅漢了。」佛陀告訴他們,沙姆迦尼尊者真的已經是阿羅漢果了。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16 October 2013

佛陀安慰悲傷的王子

 

世間如國王華麗的車乘,
愚癡的人沈緬其中,智者則不執著。(偈 171)
阿婆耶王子平定邊境的叛亂後,凱旋歸來。頻婆裟羅王非常高興,恩准他在七日內享受君王般的恩寵和榮耀,同時特地派一位女舞者加以慰勞。第七天,當這女舞者正在花園娛樂王子和他同伴時,突然心臟病發,當場倒場死亡。王子受到驚嚇,感到十分沮喪。他非常哀傷地前去面見佛陀,尋求佛陀的安慰。佛陀告誡他:「王子,你累世以來所流的淚無可計量,愚癡的人才會深深陷入世間五蘊(註)之中。」
註:「五蘊」根據佛陀的說法--眾生由五蘊組成:色、受、想、行、識。色由各種力量和性質組成,心也有五十二種心理狀態,當中的受和想兩種心理狀態獨立出來,為五蘊之一,甚餘的五十種心理狀態通稱為「行」。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0 October 2013

觀想海市蜃樓

 

人若視世間如水泡,
如海市蜃樓,
則不落生死輪迴。(偈 170)
有一次,幾百位比丘到森林去禪修。但由於進展太緩慢,他們決定回精舍向佛陀請示更適合他們的禪修題目。
  途中,他們遇見了海市蜃樓,就針對這種現象禪修起來。後來,當他們抵達精舍時,突然暴雨來襲,碩大的雨滴打在地上,行成水泡,後來就消失不見了。
  他們因此如是思惟:「我們的身體就像這些水泡,終究會毀壞。」
  而察覺到五蘊的無常。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2 October 2013

佛陀返回迦毗羅衛城

佛陀返回迦毗羅衛城


人不可放逸,應該勤修正法善行,
如此做的人今生與來世都安樂。 (偈 168)
人應該奉行正法善行,不可作惡行,
奉行正法善行的人,今生與來世都安樂 (偈 169)

  佛陀究竟證悟後第一次返回迦毗羅衛城(佛陀的家鄉)時,住在尼拘婁陀園,並且在當地為親戚們說法。淨飯王認為佛陀身為他的孩子,第二天應該會直接到他的王宮來化緣,而不會到其他地方去才對,所以並沒有特別邀請佛陀前去接受供養,只是下令準備供養而已。

  由於沒有人特別邀請他前去接受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第二天就進城化緣。進城之前,他心裡斟酌著:「過去諸佛再進入親戚的城市時,是直接到親戚的家去,或逐戶化緣?」經過思惟後,他明白過去佛都是一家一戶地化緣,也就依序去化緣。

  當淨飯王從兒媳婦耶輸陀羅(佛陀未出家時的妻子)處得知這件幾近羞辱的消息後,異常憤怒,就去找佛陀:「孩子,你為什麼要羞辱我?看你如此化緣,我真的無地自容,你曾經是坐著金轎旅遊的人,現在卻一家一戶化緣,這種作法適當嗎?你為什麼要羞辱我!」

  佛陀回答道:「國王,我並沒有羞辱你,我不過是遵照過去諸佛的規矩而已,諸佛皆化緣生。」
  國王明白諸佛都是如此,於是接受佛陀化緣的作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27 September 2013

與少女爭吵的比丘

 

不要作惡,不可放逸,要去除邪見,不可貪戀世間物 (如此,才不會受苦)。(偈 167)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比丘和一位年老的比丘到毘舍佉的家化緣。得到供養的食物之後,年老比丘就獨自到其他地方去,留下年輕的比丘在毘舍佉的家。這時候,毘舍佉的孫女正要過濾飲水,準備供養年輕比丘,卻看見大水罐中自己的倒影,不禁笑了起來。年輕的比丘看見她在笑,也跟著笑了起來。但這女孩看年輕比丘對著她笑時,卻說:「你這光頭佬,幹嘛笑我?」
  年輕的比丘也回敬她:「妳也是個光頭,你母親和父親也都是光頭佬 (註)。」
  這女孩一聽之下就跑去向祖母哭訴。毘舍佉立刻向年輕比丘說:「請不要因為她而生氣,她無意冒犯你。但比丘確實剃除頭髮,穿上碎布做成的袈裟,用無邊緣的缽化緣。所以她的話,不也對嗎?」
  年輕比丘回答說:「妳說的沒錯。但她為什麼要因此羞辱我呢?」
  這時,年老的比丘回來了,但也無法安撫年輕比丘和年輕女孩。
  不久,佛陀也來到毘舍佉的家,並且了解這件誤會的原委。佛陀知道這位年輕比丘證得初果的機緣已成熟了,為了使年輕比丘更能接受他的話,佛陀就問毘舍佉:
  「只因為這位比丘剃除頭髮,妳孫女就稱呼他為光頭佬,這有什麼意義呢?畢竟,他剃除頭髮是為加入僧伽。」
  年輕比丘聽到佛陀如此說後,就向佛陀禮敬,並且說:
  「世尊!只有你才了解我,我的老師和這女孩的祖母都不了解我。」
  佛陀知道年輕比丘這時候的心態已經可以理解佛法,就接著說:
  「享受感官慾望是卑微的,存有卑微的心念是錯誤的,不如法的!」
註:這是指責別人言行魯莽的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9 September 2013

精進的比丘

 


不管利益他人的事多重大,
也不可疏忽自己究竟目的 (涅槃)
更要下定決心完成。 (偈166)
佛陀般涅槃前四個月就公開宣告自己入滅的日期。眾多尚未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聽見佛陀這麼說以後,非常傷心,不知道該怎麼辦。從那天開始,他們就緊緊追隨在佛陀身邊。阿塔達塔比丘卻不去見佛陀,反而下定決心,要在佛陀入滅前證得阿羅漢果,他就努力精進禪修。其他比丘不明白他的心意,卻帶他去見佛陀:「世尊!阿塔達塔比丘不像我們那麼敬愛、尊重您,他以自我為中心,自行其是。」阿塔達塔恭敬的解釋,他對佛陀最崇高的頂禮就是在佛陀入滅前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聽完之後,加以讚歎,並且告訴其他比丘:「敬愛、尊重我的人應該像阿塔達塔一樣的作為。你們來見我,並不表示對我的敬意,只有信受奉行我教誨的法才是真正尊崇我。」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2 September 2013

受妓女保護的信徒

 


惡業及污染都是自己造作的,
不作惡業及清淨行也是自己造作的,
清不清淨全在自己,別人無能為力。(偈165)

  有一天,信徒小迦拉到祇樹給孤獨園去守齋戒,並且徹夜聽聞佛法。第二天清早,他回家的時候,正好有一群憤怒的人正在追捕偷走他們財物的小偷。這群小偷匆忙之際,把偷來的財物丟在迎面而來的小迦拉腳下。這時候追上來的人群,看見他腳下的贓物時,怒火中燒,不明究理地誤以為他也是小偷,就抓住他加以毆打。幸運的是,有幾位正要前往附往河流取水的妓女阻止他們,說他們認識小迦拉,並且說他不是小偷。這群人才放過小迦拉。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告訴小迦拉:「他們放過你,不只因為那些妓女說你不是小偷,也因為你真的沒偷竊,是無辜的。」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4 September 2013

嫉妒的比丘

 


愚癡的人因為邪見,
而輕蔑阿羅漢、聖者和正直者的教誨;
他們如同格他格竹(註)
因為造作惡業而招致滅亡。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位老婦人,像照顧自己兒子般地照顧卡拉比丘。有一天,她聽鄰居提及佛陀的德行之後,希望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去聽佛陀說法,於是就向卡拉比丘提出她的願望,但卡拉比丘前後三次都打消她的念頭。有一天,老婦人不理睬卡拉比丘的反對,直接前往祇樹給孤獨園。當卡拉比丘發現老婦人已經前往精舍時,內心自私地想著:「如果她確實聽聞佛陀講經說法,就不會再照顧我了。」所以他也趕忙到祇樹給孤獨園去。當他抵達時,發現老婦人正在聽佛陀說法。他於是恭敬地靠近佛陀,並且告訴佛陀:「世尊!這位老婦人非常愚笨,請您只教她有關布施和持戒的佛法。」

  佛陀知道卡拉比丘懷有惡意,而且有一己之私的用意,就告誡他:「你的愚癡和邪見污辱了佛法。你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註:「格他格竹」指蘆葦一類的植物,結實則亡。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28 August 2013

僧團不和的故事

 

有害身心的惡業容易造作,
  有利身心的善業則非常難奉行。(偈 163)
有一天,提婆達兜打斷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並且建議,由於佛陀日漸衰老,所以僧團領導的責任應該移交給他。佛陀拒絕他的建議,讓他感到非常羞辱。從此以後,他內心異常痛苦,也企圖殺害佛陀,但都失敗了。後來,他改採其它手段:建議所有的比丘,在一生之中都要遵守以下五條戒律:
  1. 比丘必須住在森林裡。
  2. 比丘只能依供養為生。
  3. 比丘只能穿利用垃圾堆中找到的破布所做成的袈裟。
  4. 比丘只能在樹下休憩。
  5. 比丘不可吃肉或魚。
  佛陀並不反對這些戒律,也不限制比丘遵守這些戒律,但出於其它的考慮(註),佛陀並不願意制定為僧團戒律。提婆達兜聲稱這五條戒律比既有的戒律好太多了,有些新出家的比丘也附和他的說法。有一天,在佛陀的詢問之下,提婆達兜承認他所以提議增設五條戒律是要分裂僧伽。佛陀於是忠告他,這是非常嚴重的惡行,但提婆達兜不聽佛陀的勸告。後來,提婆達兜告知阿難,從此以後,他要從事與佛陀領導的僧伽全無關連的宗教活動。阿難把這消息向佛陀報告,佛陀說:「提婆達兜如此分裂僧團,是非常嚴重的惡行,他將來會為這邪惡的企圖受苦難。」佛陀更進一步的說:「有德行的人很容易行善,卻難於造作惡行。邪惡的人,卻容易造作惡行,而難於行善。事實上,毫無益處的事容易做,善行、有益的事卻很難發心去做。」
  提婆達兜終於率領一群比丘到象頂山。後來,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前去勸誡跟隨他前去的比丘,其中很多比丘也知過悔改,回來依止佛陀。
備註:佛陀的考慮包括:
  1. 戒律應該是自動奉行,而不是因為條文的嚴格要求。
  2. 嚴格條文可能輕易被用來壓抑個人自由。
  3. 已制定的條文可能因為時空環境的改變,而變得不適當。
 以現代觀點來看,我們可以推崇佛陀不接受提婆達兜建議的智慧。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21 August 2013

提婆達多的故事

 

破戒有如蔓羅草(註),糾纏娑羅樹而使之枯死;
破戒的人摧毀自己,徒然讓敵人快意。(偈 162)
有一天,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討論問題時,佛陀進來了。佛陀詢問他們討論的話題。他們說:「世尊!提婆達多實在是缺乏德行又很貪婪的人。他利用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阿闍世王的信任,博取名聲。他更誤導阿闍世王,使其相信若殺害父親,就可以成為強而有力的統治者,阿闍世王因此迫害父親至死。提婆達多還三次想殺害你。他真的是一個非常邪惡,又深具野心的人。」
  聽完比丘的看法後,佛陀說,提婆達多不只今生企圖殺害他,甚至在過去的某一世,也曾如此作為。佛陀說:「比丘們!一如蔓蘿草扭曲它所攀附的樹,那些沒有德行的人內心充滿邪惡的慾望,也要為自己的惡行而受到報應。」
註:「蔓蘿草」為藤屬植物。娑羅樹若為蔓蘿草所纏,便會枯死。
  「娑羅樹」為材質甚堅的喬木,供建築用;亦傳為過去七佛中毘舍浮佛的道場樹。長阿含經:「毘舍浮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14 August 2013

死得不是時候的信徒

 

惡業實在是自己做的,從自己的心中生起;
惡業摧毀愚癡的人,一如金剛磨損普通的珠寶。(偈 161)
在一個神聖的日子裡,摩訶迦羅到祇樹給孤獨園去參加齋戒,並且整夜聽聞佛法。 當天夜晚,幾位小偷闖入某戶人家,那一家人醒來後,急忙追趕四處逃竄的小偷。有些 小偷往精舍方向跑去,這時候,天快要亮了,摩訶迦羅也正要到精舍附近的池塘去洗臉 。這些小偷於是把偷來的東西丟在摩訶迦羅面前,然後逃之夭夭。被偷的人家這時候正 好追上來,而看見摩訶迦羅和贓物,他們誤認他也是小偷,便不分青紅皂白地抓住他痛 打一番,摩訶迦羅當場不幸被打死。天亮時,到池塘來取水的比丘們發現他的屍體。
  這些比丘就回精舍向佛陀報告:「世尊!整夜在精舍聽聞佛法的在家信徒摩訶迦羅 死於非命。」佛陀回答他們:「比丘們!如果你們從他今生所作的善行來判斷的話,那 麼他確實死於非命。但事實上,他是在償還過去某一世的惡業而已。那時候,他愛上一 位有夫之婦,而把婦人的丈夫打死。因此,惡有惡報,甚至使人墮落地獄。」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8 August 2013

比丘尼的兒子

 

人是自己的皈依,別人不是真正的皈依;
妥善調御自己的人,證得難能可貴的自皈依。(偈160)
從前,有位年輕的少婦徵得丈夫的同意後,出家為比丘尼。她加入的比丘尼僧團的導師是提婆達兜。她出家時,不知道自己已經身懷六甲,後來,胎懷孕的情形愈來愈明顯,其他比丘尼就帶她去見提婆達兜。提婆達兜要她離開比丘尼僧團,還俗回家。她告訴其他比丘尼:「我當初出家時,並不想在提婆達兜座下,我來這裡是個錯誤,請送我到佛陀停留的祇樹給孤獨園。」她終於如願以償地到達給孤獨園。佛陀知道她出家前就已經有孕在身,因此是無辜的(沒有犯戒律),但佛陀不想親自處理這件事情,就派人去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給孤獨長者和毘舍佉前來,他們都是著名的佛陀信徒。然後佛陀要戒律第一的優婆離尊者公開處理這件事情。
  毘舍佉檢查過該比丘尼後,向優婆離尊者說,這位比丘尼在出家前已經有喜了。優婆離尊者因此向大眾宣布這比丘尼沒有犯戒律。後來,這比丘尼生下一位男孩,波斯匿王認養了這男孩,並且取名童真迦葉。小男孩長大到七歲時,知道她母親是一位比丘尼後,他也成為沙彌。成年後,他更加入僧伽,成為比丘。有一天,佛陀給他一個觀想的題目,他就到森林裡去禪修。他熱烈、努力地精進禪修,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證得阿羅漢果。但他繼續在森林中住了十二年。
  這十二年中,他的母親都沒有見過他,因此非常想念他。有一天,當她看見他時,就追上他,並且哭叫他的名字。這時候,童真迦葉比丘見母親如此,心中想到,自己若輕言軟語、愉快的回答她,她一定會繼續執著於他。為了促進她的修行,他故意冷漠地回答她:「妳身為尼僧團的一份子,怎麼連對兒子的情愛都無法割捨掉呢?」比丘尼以為她兒子不知感激她,就問他說這話的意思。他把剛才說過的話重複一次。聽完兒子的話後,這比丘尼心中一片感觸:「啊!十二年來,我為了這兒子暗自流淚,他卻如此苛刻地對我說話。我對他的一片情愛有什麼意思呢?」這麼一想之後,她明白在情緒上執著於兒子實在毫無意義,因此徹底去除這份執著。當天,她就證得阿羅漢果。`
  精舍裡的一些比丘告訴佛陀:「世尊!你是他們的皈依。童真迦葉比丘的母親如果聽從提婆達兜的話,還俗回家去,他們兩人就不可能證阿羅漢果。提婆達兜對她的判斷絕對錯誤。」
  佛陀回答他們:「比丘們!要往生天上,或證阿羅漢果,不可依靠他人,必須自己精進去求。」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31 July 2013

不奉行佛法的弘法比丘

 


人應該言行合一,克己的人才能調伏別人,
事實上,克己甚難。(偈159)

  帕達卡提舍尊者從佛陀得到禪修的題目後,與一大群比丘到一處森林去禪修。他忠告這些比丘在禪修時要正念現前,同時要精進努力。忠告之後,他自己卻躺下來睡覺。這些年輕的比丘遵照他的指示,精進禪坐。

  初夜時,他們精進禪坐。當他們準備休息時,尊者卻起床,要他們繼續禪坐。中夜與後夜時分也是如此--每當他們要休息時,尊者就要他們繼續禪修。所以他們的心念無法安寧下來,也無法收攝心念、精進禪修,甚至無法複誦經文。

  有一天,他們決定調查尊者自己是否如他所說的那麼精進。當他們發現尊者只知告誡別人,而自己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睡覺時,他們如此議論著:「我們的老師只知道訓誨我們,自己卻無所事事,白白浪費時光!」這些比丘由於缺乏足夠的休息,所以都很疲倦,禪修上都沒有進步。

  結夏安居結束後,他們回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報告所發生的事情,佛陀告訴他們:「比丘們!若要教導別人,應該先教導自己,並且言行能如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5 July 2013

貪婪的比丘

 


智者自己先奉行正法,
然後才教導他人,
如此,才能免於犯錯。(偈158)
優波難陀尊者是雄辯滔滔的弘法法師。他總是告誡別人不可貪婪,欲望要少,同時,他經常說知足、節儉和苦行的功德。但他自己言行不一,信徒供養的袈裟和其它的必需品,他都照單全收。

  有一次,他在結夏安居之前到某一村落精舍去。精舍裡的一些比丘對他的辯才無礙印象深刻,就邀請他在該精舍結夏安居。他問他們結夏安居期間,他們每人約可得到幾件袈裟的供養。他們說只有一件,他就不想在此結夏安居,但卻留下他的拖鞋。然後他到另一座精舍去,當他問清楚每位比丘約可得到兩件袈裟的供養時,他也不想在那裡安居,但也留下他的木杖。然後他又到另外一座精舍去,這裏的比丘約可以得到三件袈裟的供養,他在離開這精舍前留下他的水壺。最後他來到一座精舍,由於這裡的比丘約可以得到四件袈裟的供養,他就決定留下來。

  結夏安居結束後,他到留下東西的所有精舍去拿供養的袈裟,好像他到每座精舍去結夏安居一樣。收齊之後,他就回原來的精舍去,路上,他遇見兩位年輕比丘為了兩件袈裟和一塊天鵝絨地毯的分配問題爭論不休,雙方無法達成和解,就請優波難陀仲裁。他把兩件袈裟平均分給兩人,而拿走天鵝絨地毯做為他仲裁的代價。

  這兩位年輕比丘對他的仲裁不滿意,但又無能為力。失望、沮喪之餘,他們向佛陀敘說事情的始末,佛陀告訴他們:「要教導別人,應該先教導自己,並且親身力行。」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8 July 2013

沒有子息的王子

 

人若知道自愛,就應該妥善保護自己,
在人生的三個階段裡(註1),智者時時醒覺。(偈157)
菩提羅迦王子興建了一座非常壯觀的王宮。落成典禮時,他邀請佛陀前來賜福,並 接受他的供養。為了這特殊的節慶,他事先用檀香使王宮滿室生香。由於沒有子息,他 就在餐廳的地板上舖設長的地毯,並私下祈願,如果他們夫妻終究有兒子的命,就請佛 陀踏上地毯。當佛陀抵達時,王子恭敬地請佛陀進入大廳,但佛陀卻駐足不前,只是望 了阿難一眼,阿難明白佛陀的意思,就請王子把地毯收起來。等到王子叫人移走地毯後 ,佛陀才進入宮中,王子接著供養佛陀。飯後,王子請教佛陀,何以要求撤走地毯。佛 陀反過來問王子是否曾暗中許願:如果命中註定有兒子的命,那麼佛陀就會踏上地毯? 王子如實回答:有!佛陀告訴王子,他們夫婦今生不會有兒子,是因為他們前世所造惡 業的影響,佛陀進一步說明他們前世的作為。
    在過去某一世時,王子夫婦是一次船難的唯一生還者。他們被沖上一座荒蕪的島嶼 ,只能吃鳥和鳥蛋為生,卻絲毫沒有後悔之心。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命,所以不僅自私 地摧殘無辜鳥類的生命,連它們的幼鳥也不放過。因為這些惡業,他們今生不可能有子 息。如果當時有少許的悔意,他們今生就會有子孫了。
註1:指人生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三階段。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1 July 2013

摩訶達拿散盡家財

 


年輕的時候不修梵行,不存生活資糧的人,
像池塘邊捕不到魚的老鷺,憔悴終老。 (偈155)
年輕的時候既不修梵行,又不為生活預存資糧的人,
就像破損的弓,徒然悲歎過去。 (偈156)

  摩訶達拿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年輕時,不知長進,成年後,與另一位有錢人的女兒結婚,老婆也和他一樣,沒受過教育。兩人的父母都過世後,他們變得非常有錢。但他們都很無明,不知妥善理財,只知花錢,所以漸漸地散盡家財,最後,一貧如洗,又不知道如何營生,只好乞討為生。

  一天,佛陀看見摩訶達拿時,告訴阿難:「看那有錢人的兒子!毫無人生目標,只會花錢。如果會管理財富,他會是非常有錢的人。如果他能放棄世間生活,夫妻兩人都會證得聖果。但他一無是處,所以散盡世間財富,更糟蹋證果的機會。」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4 July 2013

佛陀的讚美詞

 

多生以來,我(佛陀本人)在輪迴中尋找,但找不到建造此屋舍的人(註), 不斷的輪迴實在苦啊!(偈 153)
造作屋舍的人啊!我已經找到你了!不要再造作屋舍了(不要再輪迴了)! 我(佛陀)所有的椽(一切煩惱欲望)都已經毀壞,所有的棟樑(無明)都已經被摧毀了, 我已經證得非緣起法的涅槃了,一切貪愛都已經滅除了。(偈 154)
瞿曇家的悉達多太子是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兒子。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追求究竟 的正法。出家後的前六年,他在恆河附近遊行,親近著名的宗教師,學習他們的理論和 修行方法,他也修習嚴厲的苦行,但發現這些方法都不是究竟法,於是決心尋找自己的 理論和修行方法。從此以後,他放棄苦樂兩種極端的修行,發現中道,而證得究竟涅槃 。中道就是八正道。
  一天夜晚,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開悟了,那一年他三十五歲。當天 初夜,他明白自己的過去世,中夜時,他證得天眼,後夜時,他證悟緣起法。所以第二 天,天剛亮的時候,他已經由於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明白四聖諦:苦、集、滅、道。 從此人們稱呼他瞿曇佛。
:指生死輪迴的原因。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7 June 2013

總是說錯話的比丘

 


寡聞的人如同牡牛,
只有筋肉滋生,智慧卻不增長。 (偈 152)
拉魯達伊比丘才智不高,並且不夠圓融,所以雖然非常用心,但話總是說的不得體。歡樂吉祥的場合時,他說哀愁的話,悲傷的時候,他卻反而儘說些快樂幸福的話。更糟糕的是,他永遠不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有人告訴佛陀有關拉魯達伊比丘這種表現時,佛陀說:
「像拉魯達伊這種智慧淺短的人,就像公牛只是肌肉滋生,智慧卻不增長。」

  佛陀接著說,拉魯達伊比丘過去的某一世時是農夫,他有二隻公牛幫著耕田。當其中一隻公牛逝世時,他非常傷心,十分沮喪,就要他的兒子去請求國王恩賜他一隻公牛,但他的兒子不肯,反而要他自己去。

  拉魯達伊的兒子知道父親才智不高,就事先告訴父親與國王的應答辭:
「國王啊!我有兩隻公牛幫助耕田,但其中一隻死了,請國王賜我另一隻!」

  但當被引領去見國王時,他卻說:
 「國王啊!我有二隻公牛幫助耕田,但其中一隻死了,請國王也殺死另一隻吧!」

  還好國王是聰明人,知道拉魯達伊說錯話了,其實是希望賜給他一隻牛,國王便賞賜他十六隻公牛,不只是一隻而已。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21 June 2013

念念不忘小過的末利皇后

 

即使王室華麗的車也會腐朽,色身也難免衰老,
但聖者(註1)之間,流傳著不衰老的九種殊勝 (註2)(偈 151)
末利皇后有一天進入浴室沐浴的時候,她的愛犬也一齊進入浴室,當這隻愛犬看見皇后弓著身子洗腳時,這隻狗就與皇后有不正常的身體接觸,而皇后有沒有加以禁止。這時候,波斯匿王透過臥室的窗子看見這詭異的情景。等皇后進臥室時,他生氣地對她說‧「妳這個邪惡的女人,看妳與那隻狗在浴室做了些什麼事?我親眼看見了,不要否認!」皇后回答說,她只是洗臉、手、腳而已,沒做什麼錯事。接著,她又說道:「但是那間浴室相當怪異,如果有人進入其中,從這窗子看過去,卻會變成兩個人。如果不相信的話,國王!請你進去一下,讓我從這窗子看看。」
  國王就進入該浴室。當他出來時,皇后問他為何在裏面和母羊亂來。國王加以否認,但皇后堅持她親眼目睹。國王因此感到困惑,但由於智慧不足,就接受她的解釋,認為該浴室確實怪異。
  從那時候起,皇后一直後悔欺騙國王,指責他與母羊亂來。因此,即使快要去世的時候,她的內心仍然受到那次意外的干擾,而無法回想自己長久以來所做的善業,只惦記著自己曾經不公正的對待丈夫。由於臨終時不愉快的最後一念,所以去世後,往生至惡道(註3)。葬禮後,國王本來想請教佛陀,皇后往生何處。但佛陀希望止息他的憂慮,同時,因為他對佛法的了解尚淺,佛陀不希望他因此對佛法失去信心,所以佛陀就分散他的心念,結果波斯匿王果真忘了問佛陀。一連七天,國王都來向佛陀問訊,但都不曾提及皇后往生何處的問題。
  七天後,往生惡道的皇后往生到兜率天。也就在這一天,佛陀到國王的宮室去化緣。 國王終於問佛陀:「皇后往生何處?」當他知道皇后已經往生兜率天時,非常高興,就說道:「對啊!除此以外,她能往生何方呢?她總是惦念著要做善業。世尊!現在她已經往生了。身為你謙遜的弟子,我不知道如何自處。」
  佛陀就告訴他:「看看你父親及祖父遺留下來的車子,它們都破舊不堪了,你的身體也一樣,會老、會死,只有佛法不會變化、敗壞。」
備註:
註1:如佛陀等。
註2:九種殊勝:四向,四果和涅槃。
註3:根據阿毗達摩(論)哲學,在死亡的關鍵時刻,瀕臨死亡的人會看見業、業相和趣向,這些會決定下一生的去處。
 (1) 業:代表人一生的某些善惡業或臨終前的善惡業。
 (2) 業相:代表在人一生重要的活動時,具有主宰力量的精神形像,可能是任何影像,聲音,嗅覺,味道,觸和意念。以屠夫而言,這種業相可能是屠刀或垂死的動物形像,而對醫生而言,可能是病人的形像,至於對信徒而言,可能是所崇拜的對象。
 (3) 趣向:代表來世出生地方的形像。這種趣向經常向臨死的人顯現,並且展現來世究竟是喜悅或悲慘。如果是悲慘的話,有時候也可以經由影響臨終者的念頭而加以改善。這種趣向可能是火、森林、山區、母親的子宮或天界的華屋等等。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aturday, 15 June 2013

過度自信的比丘

 

鴿色的人身骸骨就像秋天散棄在地的葫蘆瓜,
所以,何必貪戀色身呢?(偈 149)
一群比丘到林子裡去禪修,不久之後就進入禪定。這時候,他們認為已經脫離一切 感官欲望,而證得阿羅漢果了,就想回去向佛陀報告。但事實上,他們高估自己了。
  當他們抵達精舍的外門時,佛陀告訴阿難:「這些比丘這時候來看我,得不到多大 的法益,叫他們先去墓園,再回來吧。」阿難向他們轉告佛陀的話,他們認為佛陀一切 智具足,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要他們如此做,就出發去墓園。
  在墓園裡,他們看見腐爛的屍首(註)時,還能心平氣和地看待這些屍首,但當他 們看見剛死的屍首時,他們恐怖的發現,心中仍然有蠢蠢欲動的欲念。這時候,佛陀從 精舍看見他們的舉動,就放光,告誡他們:「比丘們!觀看屍首時,內心卻昇起欲望對 嗎?」
  這些比丘察覺到一切感官欲望變化多端,難於調伏的性質後,徹底明白佛法。
:屍首有十種相:
  1.膨脹相 2.青瘀相 3.膿爛相 4.斷壞相 5.食殘相
  6.散亂相 7.斬斫離散相 8.血塗相 9.蟲聚相 10.骸骨相
  佛世時,以上十種相的屍首可以在墓地和停屍間找到,在這些地方的屍首都尚未掩埋或火化,所以野獸和鳥類經常來噉食。現在當然無法找到這些屍首,做為觀想的對象。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6 June 2013

佛陀安慰年老的比丘尼

 


色身實在是疾病的淵藪,容易損壞,終究會衰老不堪,
這腐朽的色身終必毀滅,有生就有死。 (偈 148)

  優塔蘿比丘尼高齡一百二十歲。有一天,在化緣回來的路上遇見一位比丘,她就請該比丘接受她的供養。比丘同意後,她於是把化緣得來的所有時候都給他,一點也沒留給自己。接連三天,她都如此做。

  第四天,她正在化緣時,在狹窄的路上遇見佛陀,她恭謹的向佛陀問訊,然後退後,卻不小心踩到袈裟而跌倒了。

  佛陀趕緊上前去安慰她:「妳一定要了解,妳的身子日漸衰老孱弱,隨時都可能碎散掉。」

  優塔蘿比丘尼專心思考佛陀的教誨,終於證得初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31 May 2013

佛陀拍賣絲蕊瑪的屍首

 

請好好觀察這外表美麗的色身,
實際上是一身的傷痛,一堆的骨頭,
疾病、貪念不斷,一切皆無常。(偈 147)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名字叫做絲蕊瑪。她每天都供養食物給比丘們。有一天,一位比丘向其他比丘提及她的美貌和供養的美味食物。一位年輕比丘聽說有這麼一位美麗的女子後,雖然從來也沒見過她,卻暗戀上她。第二天,這年輕比丘和其他比丘一齊到絲蕊瑪家去。這一天,她身體不適,但仍然想要親自向比丘們致敬,就要求把她抬到比丘們面前。這年輕的比丘終於看到她了,這時候他內心想著:「儘管生病,她仍然那麼美麗。」因此更加迷戀她。
  當天晚上絲蕊瑪就去世了。國王頻婆裟羅王拜訪佛陀時,向佛陀提及絲蕊瑪去世一事。佛陀建議國王先不要埋葬她,相反地保留三天。第四天,絲蕊瑪的身子不復美豔、討人喜愛了,反而膨脹,蛆蟲也從身上跑出來。這一天,佛陀就帶領著眾多弟子到墓園去觀看她的身子。那位深深迷戀絲蕊瑪的年輕比丘一直不知道絲蕊瑪已經去世的消息,所以當他聽說佛陀要帶領其他比丘去見絲蕊瑪時,也滿心歡喜地一齊前去。
  佛陀也請國王宣告,只要付一千銖,絲蕊瑪就可以陪出資的人一夜,但儘管一再調降金額,最後甚至免費,也沒人有意願。佛陀就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當絲蕊瑪還活著的時候,多少人願意花千銖的錢,只希望與她共渡一晚,但現在即使完全免費,也沒人有興趣,人身無法倖免於生老病死啊!」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這年輕的比丘終於領悟了生命的實相。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24 May 2013

毘舍佉和喝醉酒的同伴

貪愛與無明充塞世間,如同陷入火燄燃燒之中,
有什麼值得歡笑,值得高興呢?
世間為黑暗所遮蔽,人為什麼不追求光明呢? (偈 146)
  從前,一群舍衛城的男子請毘舍佉照顧他們任性的妻子們,希望在她的指導之下,她們能有宗教信仰和德行。
  有一次,毘舍佉在她們的請求之下,帶她們到一處花園去,但他們卻瞞著毘舍佉,帶酒去,更喝醉了,毘舍佉就譴責她們,說她們的先生會很生氣。
  後來,她們要求再去花園,但毘舍佉鑑於上一次的經驗,加以拒絕,她們轉而要求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毘舍佉也就答應了。到達給孤獨園時,她們再次啜飲私自帶來的酒。毘舍佉就請佛陀向她們說法,但這時候她們都醉了,魔波旬也趁機慫恿她們縱情一番,她們果真就在園中大聲喧鬧,唱歌、跳舞、鼓掌雀躍不已,佛陀明白她們受到魔波旬的影響才會如此放肆,便在心裏想著:「絕不能讓魔波旬有機可乘。」
  佛陀於是從眉間放出暗藍色的光,使整個屋子暗下來,他們因此受到驚嚇,慢慢安靜下來,佛陀接著從位子上消失,然後化身在須彌山上,放出千個月亮般的白光。
  佛陀告誡她們:「妳們不該在園裏如此不恭敬。由於妳們的疏忽,魔波旬才有機會使妳們不知羞恥地放浪形駭,現在開始撲滅心中的欲望和其它邪惡的激情吧!」
  佛陀確定她們都對佛法建立起無可動搖的信心後,才返回祇樹給孤獨園。毘舍佉也趁機請教佛陀有關飲酒的問題,佛陀就向她們解釋飲酒的害處,並且說明無數眾生因為飲酒而受到痛苦的折磨,甚至失去幸福。
  佛陀說法後,她們終於明白佛法,從此走向戒律和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6 May 2013

殊卡沙彌

 

灌溉的人引導水,製作弓箭的人矯直弓箭,
木匠彎曲木材,德行具足的人調御自己。(偈 145)
殊卡沙彌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接受舍利弗尊者的剃度而出家為沙彌。有一天,他隨從舍利弗尊者外出化緣。路上,他看見幾位農夫正在引水灌溉,幾位製作弓箭的人正在矯直弓箭,另外有些木匠則正在製作車輪。
  他請教舍利弗尊者,是否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水)都可以任意由人引導或製作成想要的形式(箭和車輪)
  舍利弗回答說,只要具備足夠的技術,當然可以。
  殊卡心想,既然沒有生命的東西都可以加以調御,那麼毫無理由說具有心識的人無法調御內心,修習清淨和止觀。
  他當下向舍利弗請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間去禪修。諸天神也護持他,使精舍保持安靜。當天他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因此向比丘們說:「一個人精進修行時,天神都會來護持。我也阻止舍利弗進入殊卡的房間,使他免於受到干擾。當他看見農夫引水灌溉,弓箭師矯直弓,木匠製作車輪時,就調御自己的內心,此刻他已經是阿羅漢了。」
(請參考故事「年輕沙彌的修行成就 」)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9 May 2013

年輕比丘和破舊的衣服

 


世間有羞恥心,克制自己,
不造惡業,時時保持清醒的人十分稀少;
他們如同良馬,不犯錯而避免受鞭打。(偈143)
人應當像良馬加鞭般精進修持,
並且以信、戒、精進、正定、分別正法、
明行足、正念消滅大苦。 (偈144)

  舍利弗尊者有一次遇見年輕的卑盧提卡穿著破舊的衣服向人乞討食物。舍利弗尊者出於一片慈悲心,就建議他不如出家為比丘。卑盧提卡於是把破舊的衣服和乞討的盤子放在一棵樹下,而出家為比丘了。從此以後他不用擔憂衣服和食物。但是,有的時候,他對比丘的生活不滿,而想還俗。每次這種念頭生起的時候,他就到那棵樹下,並且譴責自己:「不知羞恥的人,你難道還想穿上這件破舊的衣服,拿著這盤子,到處去乞討嗎?」如此自責之後,他的情緒就和緩下來,然後再回精舍去。

  過了兩、三天,當他又對比丘生活不滿時,他就又到那棵樹下,同樣又譴責自己,並且回想過去卑下的生活 之後,才再度回精舍。這樣的情形發生好幾次,每次其他的比丘問他去那裏,他都回答說,他去找他的老師 (註)。也因為集中心念,觀想以前破舊的衣服,所以他確實清楚五蘊的實相,而證得阿羅漢果。證果之後,他就不再前往那棵樹下去。其他比丘發覺他不再前去那棵樹時,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再去找你的老師呢?」

  他回答他們:「我以前去找老師,是因為有需要。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這些比丘聽完他的回答後,就去請教佛陀:「世尊!卑盧提卡是否真的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比丘們!卑盧提卡比丘以前雖然和他的老師有所連繫,但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任何連繫了。因為他善於自我調適,分別正確與錯誤的因,同時,明察諸法實相,他已經是阿羅漢了,所以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老師了。」佛陀如是向他們解釋。

備註:
此處的老師指的是卑盧提卡的舊衣服和乞討的缽,它們使他具有深刻的羞恥感,因此使他努力修行,所以可稱之為他的老師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 May 2013

證涅槃的優婆塞

 

                                   即使穿著華麗、但內心平和、不貪愛、克制欲望、
                                           確信四果、修習梵行,不傷害有情眾生的人,
                                                        就是婆羅門、沙門、比丘
  有一次,大臣山達迪平定邊境的叛亂後,凱旋回來,波斯匿王非常高興,就大肆賞賜他,並賜給他一名舞女,供他娛樂。接連幾天裏,山達迪縱情玩樂,開懷暢飲,並且沉迷於與該舞女耳鬢廝磨。最後一天,他前往河邊沐浴。路上,他遇見佛陀正在化緣。當時,他醉眼惺忪,所以只向佛陀簡單致意。佛陀微微一笑,向阿難說道:「這大臣今天一定會來找我,並在聽聞我的說法後,證得阿羅漢果,而且證悟後,就入滅了。」
  當天山達迪一夥人整天都在河邊嬉戲。傍晚的時候,該名舞女跳舞娛樂山達迪和他的同伴,但由於連日來的體力消耗,導致心臟病突發,而倒地不起。山達迪看見這突然的變故大受刺激,十分沮喪,傷痛之餘,他出發前去找佛陀。
  「尊者!請幫我解除憂愁吧!做我的依止,讓我的內心平息吧!」
  「放心吧!你已經找到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一位永遠能給你安慰,給你皈依的人,累世以來,你為親朋好友去世所流的眼淚,多得無法計數!」佛陀接著告誡他:「過去,你執著貪愛,現在棄絕它們吧。未來,不要讓貪愛奴役你,此刻,也不要陷入任何的執著,沒有執著,貪愛就完全消滅,你就會證得涅槃了。」
  山達迪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就證得阿羅漢果。他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就向佛陀說道:「世尊,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讓我達到究竟解脫吧!」不久之後,他就入滅了。
  比丘們問佛陀:「世尊,山達迪入滅時,身著大臣的衣服,他究竟是比丘呢?還是婆羅門?」
  「他既可稱之為比丘也可以稱為婆羅門,只要內心清淨,解脫無明,穿什麼衣服都不重要!」佛陀如此回答他們。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24 April 2013

富有的比丘

 


人若不能斷除疑惑的話,
即使赤身露體、結髮、塗泥、絕食、
睡地上、不沐浴、塵土污身,右膝著地作苦行,
也不能證得清淨。
從前在舍衛城中有一位富翁,名字叫做巴富斑迪卡。他的太太去世後,他決定出家。但出家前,他先建立一座兼具廚房和儲藏室的精舍,然後,才攜帶家具、廚具和大量的米、油、奶油和其它的必需品出家到精舍去。每當他想要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就要僕人幫他煮,所以他雖然出家,但仍然養尊處優。

  有一天,其他比丘向佛陀報告他仍然過著富翁般的生活,佛陀就告誡他:「我一直告誡你,要過清淨簡單的日子,你為什麼還帶這麼多家當出家呢?」聽到佛陀這麼說,他卻發起脾氣,大聲嚷嚷地說:「好吧!佛陀,現在我就照你的話做!」說完話後,他就把袈裟脫掉,然後問佛陀:「這就是你建議我過日子的方法嗎?」

  佛陀看見他如此反應,又告誡他:「比丘!過去世時,你雖然是一隻惡靈,但你仍然有害怕作壞事的慚和愧。現在你身為比丘,怎麼反而失去慚和愧,大剌剌地暴露上身呢?」

  聽完佛陀的告誡,他明白自己犯錯了,他的慚和愧全恢復過來,他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懇請佛陀原諒他。佛陀接著告誡他:「赤裸上半身是不對的。不穿衣服無法使你成為持戒嚴謹的比丘,身為比丘必需棄絕無明。」

  聽完佛陀對巴富斑迪卡的告誡後,其他比丘信受奉行佛陀的說法,因此證入初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19 April 2013

大目犍連尊者死得不是時候

 

人若用武器傷害無害且不應被傷害(註1)的人,
將會很快受到以下十惡苦:(偈 137)
1. 極端痛苦 2. 災害 3. 身體傷害 4. 病痛
5. 失心狂亂 6. 國王懲罰 7. 重大刑罰 8. 眷屬離散
9. 財產破滅 10. 火燒家宅。
死亡後,更往生地獄。(偈 138)
有一次,一些尼犍子苦行者企圖殺害大目犍連尊者,他們認為若除去大目犍連尊者,就可以打擊佛陀的名聲。他們就僱請殺手去王舍城附近的卡拉斯拉殺害大目犍連尊者。但是當殺手們包圍精舍的兩個月內,大目犍連尊者都運用神通,所以殺手們都無法得逞。第三個月,殺手們再度包圍精舍,大目犍連尊者突然想起他尚未償還過去某一世所種下的惡業(註2),就不再運用神通了。這些殺手們也因此逮到大目犍連尊者,加以毒打,並且把他丟棄在草堆中,以為他已經死了,然後揚長而去。這時候,大目犍連尊者運用禪定能力,復甦過來,並且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做最後的頂禮。但由於受傷太重,他自知即將入滅,就告訴佛陀說自己行將入滅。佛陀請他向比丘說法,因為這將是比丘們聽聞大目犍連尊者說法的最後一次機會了。大目犍連尊者就開始說法,說完之後,他向佛陀最後頂禮,然後離去,不久,就入滅了。
  大目犍連尊者死於殺手的消息像野火般傳了出去。阿闍世國王下令調查,並且逮捕到兇手們,處以死刑。比丘們對大目犍連尊者的入滅感到十分傷心,不知道為什麼像大目犍連尊者這樣的人怎麼會死於殺手的手中。佛陀就解釋道:「比丘啊!從大目犍連尊者今生所過的清淨生活看來,他不應該死於非命。但某一前世,他卻曾對兩眼失明的雙親犯下滔天大罪。他本是孝順的兒子,但結婚後,太太卻毒化他的心靈,要他除去父母,他就用車子把兩眼全都失明的父母載到森林裡去,並且打死他們,卻讓父母以為這是其他小偷所作的罪行。因此,他累劫受苦,今生--他最後的一世才會死於殺手手中。傷害無辜的人,一定會受到比自己所犯罪行更多苦痛。」
註 1:指阿羅漢。
註 2:只要他們的肉體還存在,阿羅漢也會因為他們過去世所犯的重要惡報而受報,佛陀後來罹患痢疾,也是由於過去餘業的業報。但雖然無法免除過去的業報,證得阿羅漢果後,他們就不再造業。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12 April 2013

惡有惡報

 

愚癡的人造作惡業時,並不明白自己所作的是惡業;
作惡的人因自己的惡業而受苦,如同被火燒炙。(偈 136)
有一次,大目犍連尊者與勒叉那尊者一起下山時,看見一隻人面蛇身餓鬼,大目犍連尊者以微笑表示他親眼看見這奇怪的眾生。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大目犍連尊者當著佛陀的面,向勒叉那說有那麼一隻長長的、全身都在燃燒的人面蛇身餓鬼。佛陀也說他成為佛陀當天,也親眼看見這隻人面蛇身餓鬼。佛陀說很久很久以前迦葉佛在世時,這隻餓鬼是個殘忍的小偷,幾次放火燒燬一位富人的房子,甚至還趁迦葉佛外出化緣時,放火燒掉這位富人捐獻給迦葉佛的精舍。由於這些惡業,他必須長久受報。
  「愚癡的人造惡業時,不知正在造惡業,但無法逃避業報。」佛陀說。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4 April 2013

祈福的女性

 

如同牧人以棍杖驅趕牛隻到牧場,
老、死也驅趕眾生的生命。
  有一次,一群舍衛城的女士到東園鹿子母講堂參加齋戒。該精舍的捐獻者是著名的毘舍佉,她詢問她們為什麼要來齋戒,年長的婦女說希望獲得生天的福報,中年婦女則回答說,希望獲得家庭的幸福,新婚少婦則祈求第一胎能生兒子,年輕小姐則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毘舍佉獲得她們的答案後,就引領她們至世尊處所,並報告她們的所求。
  世尊說:「毘舍佉!五蘊不停的生、老、死、變化。人一旦出生,就會老,最後死亡。但人們卻不想從輪迴中解脫,仍然留戀輪迴。眾生很難理解,唯有克服世間的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8 March 2013

君達那比丘與女子幻像

 

不要對別人惡口,因為對方會惡言相向,
惡毒的言語是造成苦的原因,會引發別人的報復。

如果保持內心祥和寧靜,一如已經損毀的銅鑼,
就可以趣向涅槃之道,因為心中不再瞋恚。
  自從出家以來,君達那的身旁總跟著一個女子幻像,其他的比丘都清楚看見這女子的幻像,但君達那自己卻無法目睹,所以茫然不知。每當君達那外出化緣時,人們總是供養兩匙的食物,並且說:「一份供養尊者,一份供養你的女伴。」人們也向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報告這件事情,並且請國王加以調查,國王就到比丘居留的精舍去。   君達那聽見喧嘩的聲音,便走了出來,站在門口,女子幻像也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出現。當他知道國王到來時,就返身進入房間等國王。國王進來後,女人幻像就不見了。國王問他有關女人幻像的事時,他回答說沒有這回事,國王為了要確定這件事的真假,就叫他離開房間。他遵照國王的話,離開房間,這時候,國王向外一看,就看到女人的幻像了。但是當他又進入房間時,女人幻像又不見了。國王因此判斷這女子幻像不是真實的,所以君達那是無辜的。國王因之向他致歉,並邀請他接受供養。其它比丘對國王的判斷感到困惑,他們對君達那說:「無行比丘!國王不指責你,反而邀請去供養,你完了!」   「你們才是無行比丘!你們才完了,因為你們與女子同進同出!」君達那反唇相譏地說。有人向佛陀報告事情的來龍去脈,佛陀就告誡君達那:
  「比丘,你可曾親眼看見有女子和其他比丘一起出現,一如你所說的情形?你根本沒看見這種事,但他們卻親眼見到有女子和你一起出現。你不明白這是你過去世惡業的影響。現在我告訴你為什麼老是有一女子跟隨你出現。   過去世時,你是個天神,當時,有兩位比丘非常要好,但你卻喬裝成為女子,跟隨其中一位比丘,故意造成他們的誤會。因為犯下如此的惡業,今生才會有女子的幻像跟隨在你的身邊。比丘!以後不要再與人辯了,保持沉默,精進修行,趣向涅槃吧 !」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1 March 2013

鞭打蛇的年輕人

 

以傷害他人的手段來追求自己幸福的人,
無法獲得幸福。
不以傷害他人來追求自己幸福的人,
可以獲得幸福
佛陀有一次在舍衛城化緣時,遇見幾個年輕人用棍子鞭打一條蛇。佛陀問他們為什麼要打這條蛇,他們說害怕蛇會咬他們,所以先發制人。
  「如果不願意別人傷害你們,你們就不該傷害別人(註);如果傷害別人,甚至在未來世也得不到幸福。」佛陀教誨這些年輕人。
  這些人聽完佛陀的教誨之後,理解到恨意的害處,他們也因此專心思考佛陀的教誨,不久之後,他們都證得初果。
備註:眾生平等,因此真正的佛教徒應該慈悲對待所有眾生,而沒有分別心。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15 March 2013

比丘爭吵

一切眾生皆畏懼刀杖,一切眾生皆珍愛生命,
將心比心,人不應該殺害或教唆殺害他人。(偈 130)
  祇樹給孤獨園的比丘互毆事件 (註)發生後,佛陀就制定不可互相毆打的戒律,所有的比丘都奉行該戒律。儘管如此,這兩群比丘後來又為了同一座塔再度爭吵。
  但這一次,一群比丘威脅恐嚇另一群比丘,以致於受恐嚇的比丘們因為害怕,而大叫。佛陀知道威脅恐嚇的事情後,更進一步制定比丘不可互相威脅恐嚇的戒律。
(註)請參考故事「為了塔而爭吵的比丘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7 March 2013

為了塔而爭吵的比丘

 

一切眾生皆畏懼刀杖,一切眾生皆恐懼死亡,
將心比心,人不應該殺害或教唆殺害他人。(偈 314)
有一次,一群比丘在祇樹給孤獨園中清洗一座塔,企圖佔有該座塔,但半途卻被另一群剛到的比丘打斷清洗的工作。
  「我們比你們年長且資深,你們最好尊敬、禮讓我們;我們要佔有這座塔,沒有人可以阻擋我們!」後來的比丘們告訴正在清洗塔的比丘們。
  但正在清洗塔的比丘們卻抗拒後來比丘們不友善的干擾,不屈服於他們的要求,所以就被他們鞭打,直到疼痛不堪,大聲喊叫。
  當佛陀知道這件騷動的事件,並且明白彼此之間的爭吵後,訓誡他們,並制定比丘不准傷害其他比丘的戒律。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22 February 2013

善覺王阻擋佛陀的去路

 

不論逃到天空、海中或山洞,人都不免一死。(偈 128)
善覺王是提婆達兜的父親,也是佛陀的丈人。他基於兩個原因對佛陀十分反感,第 一、佛陀拋棄他的女兒耶輸陀羅,捨棄世間,第二、他的兒子提婆達兜認為佛陀是他的 對頭。
  有一天,他知道佛陀要來化緣,就喝醉酒,擋住佛陀前來的路。當佛陀和比丘前來 時,他拒絕讓路,反而派人告訴佛陀:「我無法讓路給佛陀,因為佛陀比我年輕太多了 。」這時候佛陀和比丘發現路被擋住了,就轉回頭。他卻又派人秘密跟隨佛陀,看佛陀 怎麼說,然後回報給他。
  佛陀轉身的時候告訴阿難:「善覺王因為拒絕讓路給佛陀,已經造下惡業,不久就 要受到業報。
  當善覺王知道佛陀的預測時,誓言採取特別的預防措施,以證明佛陀的話是錯誤的 。他要求他的侍衛加強保護,執勤時要更機警。
  佛陀知道善覺王的措施時說:「比丘們!不管善覺王是否住在尖頂高塔,高高的天 上、海洋或山洞,他都無法逃避所作惡業的業報。」
  七天後進餐的時候,善覺王鍾愛的一匹馬不知何故受到驚嚇而大聲嘶鳴,並且憤怒 地踢腿。王聽見馬驚惶的聲音時,忘了要格外小心的事,而想要親自去照顧愛馬,就往 門外走去,但卻跌落樓梯而摔死了,並往生惡趣。
  不管多麼努力,愚蠢的善覺王仍然逃避不了所作惡業的業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15 February 2013

惡報無法逃避

 

不論逃到天空、海中或山洞,作惡的人都無法逃避惡報。
  一群比丘出發前往佛陀的住處。他們在路上的村子暫時休息。一些村民就煮了食物要供養。這時候,一間房子著火了,火焰直衝上天,一隻正好飛過的烏鴉,不幸被火燒到,跌下來死掉了。這群比丘看著死去的烏鴉,心想只有佛陀有智慧解釋這烏鴉做了什麼惡業,才會如此死去,所以吃完供養的食物後,他們就繼續上路。
  另有一群比丘,欲搭船前往佛陀的住處。當他們的船正在大海的中央時,無法再前進 ,船上的人就抽籤,想找出誰是不吉祥的人,結果連抽三次,都指出船長的妻子是不幸 的人,這時候,船長抱歉的說:「大夥兒不需因為一位不幸的女人而喪生。在她脖子 上綁上沙袋,丟到海裏去吧!我就不會再看見她了。」船長的妻子就被人照著船長的 話丟進海裡,船也可以再前進了。靠岸後,比丘們下了船,繼續他們的行程。他們也 急於想請教佛陀,船長不幸的妻子究竟做了什麼惡業,而會被丟到海中。
  同時,還有第三批的比丘也要去面見佛陀。一天晚上,他們走到一處精舍附近,便請求能在那附近借宿一宵,於是他們被引導到一處山洞。但半夜時,突然掉下來一大塊石頭,擋住 了洞口。第二天,精舍的比丘發現大石擋住山洞口時,就到村子裡去找人來幫忙,但還是無法移 動大石,這群比丘只好一直被困在洞裡。直到第七天,大石奇蹟似的自洞口移開,這群比 丘這才出來,繼續他們的行程。他們也想去請問佛陀,是什麼樣的因緣令他們被關在洞 中。這三團比丘後來在路上碰面了,他們互相交換所見和親身經驗的事,然後一起前進。
  佛陀告訴第一群比丘:「比丘們!從前有一位農夫,他有一隻非常懶惰且倔強的公牛。農夫無法要這牛做事,它不是躺著反芻,就是睡覺。農夫發了幾次脾氣,最後,憤怒地用草繩綁住牛的脖子,放火燒死它。因為這惡業,農夫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過去的幾生中,他都被燒死,以償還剩餘的業報。」
  至於第二批比丘的問題,佛陀如此回答:「從前有一位婦女,有一隻狗,不管她到那裏去,也不管她在做什麼,這狗總是跟著她,結果有些年輕的男孩就取笑她。她非常生氣,感當十分羞辱,想要殺死這狗。她便用裝滿沙子的罐子綁在狗的脖子,然後丟到河裡,狗就溺死了。由於這惡業,她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過去的幾世裏,都被人投入河中溺死,償還剩餘的惡報業(註)。」
  佛陀也回答第三批比丘的問題:「比丘們!有一次,七個牧牛人看見一隻蜥蝪走進地面的裂縫中,他們出於玩樂的心理,把所有裂縫的出口全部封住,然後走開,忘記那隻蜥蝪仍在其中。七天後,他們才想起來,趕忙回去,打開出口讓蜥蜴出來。由於這惡業,你們七人才會一起被關七天,而且沒有任何食物吃。」
  這時候,一位比丘說道:人若做惡業,絕對無法逃避惡報。不管他 (她)是在空中,地上或水上。」
  「是啊!比丘!你說的不錯,甚至在空中或任何地方,沒有地方可以躲避惡業的!」佛陀如是說。


備註:
  這隻狗的某一前世是這位婦人的丈夫,在生死輪迴的洪流中,每個人都曾經是別人的六親眷屬。由於強烈熾熱的愛戀,這隻狗無法遠離這婦人,所以佛陀勸誡世人,愛戀繫縛世人最緊。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8 February 2013

首飾工匠毆打無辜的比丘

有人轉生為人,
作惡的人墮落惡趣(註),正直的人往生天界,
漏盡的人則證入涅槃。
  從前,舍衛城裡有位首飾工匠,他每天都供養一位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有一天,這首飾工匠正在處理一塊肉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派遣一位使者送來一顆紅寶石,請他加以切割、修飾後再送還國王。首飾工匠就用沾染鮮血的手拿取紅寶石,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後到屋子裡洗手。這時候,工匠的寵物鳥以為染有血跡的紅寶石是塊肉,就當著比丘的面,用嘴把紅寶石挑起來,並且吞下肚子。工匠洗手出來後,發現紅寶石不見了,就問妻子和孩子們說:「紅寶石那裏去了?」他們都說沒有拿紅寶石。最後,工匠詢問比丘,比丘也說沒拿紅寶石,但工匠卻不滿意比丘的回答。他認為既然其他外人,只有比丘在場,所以只有比丘才有可能拿走紅寶石。他告訴妻子,他要鞭打比丘,比丘才會認罪。
  但他妻子回答說:「過去十二年來,這比丘一直是我們的宗教老師,而且我們也從來沒看見他做任何壞事,不要譭謗他。寧可接受國王的懲罰,也不可譭謗修行的人。」
  但工匠卻聽不進去她的勸告。他找出一條繩子,把比丘綁緊,然後,用棍子毒打,比丘因此頭破血流。這時,寵物小鳥看見血,以為又是肉,想要再吃,就飛到比丘身邊。但這時候工匠怒不可遏,使盡全力一踢,剛好踢中小鳥,當場死亡。比丘看見小鳥倒地,就說:「請看看小鳥是否已死?」工匠魯莽地說:「你也會像小鳥一樣死掉。」比丘確定小鳥死了,就輕聲說道:「弟子,是這小鳥吞下紅寶石的!」
  工匠聽見比丘這麼說,就把小鳥的腹部切開,果真在小鳥的胃裡發現紅寶石,這時候他才明白自己犯下大錯,因而顫慄害怕。他懇求比丘原諒,請他以後繼續來他家化緣。比丘回答他說:「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這是我們累世以來所結的業緣,這只是我們輪迴的債而已,我對你沒有絲毫恨意。事實上,這是因為我進入居士家的後果,從今以後,我再也不進任何人的家,我只會站在門口。」
  不久之後,比丘因為傷重而不治,但已證得涅槃。這小鳥卻往生成工匠的兒子。工匠死後,墮入地獄。而工匠妻子由於當時善心對待比丘,死後往生到某一天界。

(註)眾生若墮入四惡趣,受報之後,仍可能因為過去的善業往生善趣。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1 February 2013

獵人被自己的獵狗攻擊

如果傷害與人無害、清淨無染的人,
將會自作自受,如同在逆風的地方灑灰塵。 (偈125)
  可拉是個獵人,一天早上,他和一群獵狗去打獵。路上,他遇見一位比丘正在化緣。他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心裡就嘀咕著:「看見這令人討厭的人,我今天一定不會有什麼收穫!」那一天,他真的什麼也沒獵到。回家的路上,他又遇見那位比丘正好從城市裡化緣回來。他一時憤怒難消,就放狗追咬比丘,還好這比丘跑得快,趕緊爬上樹,獵狗才咬不著他,獵人走到樹下,用弓箭頭去刺比丘的腳底,比丘異常疼痛,無法再護持袈裟,袈裟就從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樹下獵人的身上。
  這群獵狗看見黃色的袈裟,以為比丘跌了下來,便飛快撲上去,狂肆亂咬,比丘在樹上看見這情況時,趕緊折了一截乾樹枝,向獵狗擲去,這群獵狗才發現它們攻擊的竟然是它們的主人,而不是比丘,因此四處逃竄。獵狗跑掉後,比丘就從樹上下來,卻發現獵人已經被獵狗咬死了。他心中一陣難過,不知道是否要為獵人的死負責,因為他的袈裟罩住獵人的身體才造成獵狗的攻擊。
  比丘就去面見佛陀澄清心中的疑惑。佛陀安慰他:
 「你不須為獵人的死負責,你也沒有違反道德戒律。事實上,獵人恣意傷害一位他不該傷害的人,才會得到如此悲慘的果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25 January 2013

獵人全家領悟佛法


手掌若沒有傷口,就可以捧持毒藥,
毒藥不會傷害沒有傷口的人;
同理,不作惡業的人不受惡報。
  王舍城中有一年輕的富家女確實了解佛法。有一天,一位名字叫做拘古塔米他的獵 人到城裏來販賣獸肉。這年輕女孩一眼瞥見他時,就深深愛上他而跟隨他,後來並且 與他結婚,一起住在一個小村落裡。時光荏苒,他們總共生育了七個孩子,也都長大成 人,各自結婚了。一天清晨,佛陀觀察世間,發現這對夫婦一家人就要領悟佛法了,就 前往這獵人設置在林子裡的陷阱去,並且在陷阱附近留下自己的腳跡,然後坐在離陷阱 不遠的灌木陰影下。不久之後,獵人來查看陷阱,發現沒有動物落入陷阱,但卻在陷阱 不遠處發現有人的腳跡。他斷定有人比他更早到這裡來,並且放掉陷阱中的動物,所以 當他發現正坐在灌木下的佛陀時,他認定佛陀就是放走動物的人。他一時怒火中燒而取 出弓箭,準備向佛陀射去,正在拉弓時,卻全身僵住,無法動彈,像一座雕像。他的孩 子們這時正好趕來,他們也認為坐在灌木下的佛陀是父親的敵人,便取出弓箭,準備射 佛陀,但也像他們父親一樣,全都動彈不得。
  獵人的太太和所有的兒媳婦在家中等不到丈夫們回來,也都趕來了,當她看見獵人 和所有的孩子都拿箭向著佛陀時,大聲地叫:「不可殺死我父親!」
  獵人聽見太太的叫聲時,心中想著:「前面樹下的人一定是我丈人。」他們的孩子 們也想著:「這人必定是我的外祖父。」有了這個想法之後,關愛之心油然生起。這時 候獵人太太又說話了:「放下你們的弓和箭,向我的父親頂禮問訊吧!」佛陀知道這時 候獵人和他的孩子們內心全部都沒有殺意了,就讓他們能夠動身子。他們放下弓箭後, 一齊向佛陀頂禮問訊,並且在聽聞佛陀說法後全部明白佛法。
  佛陀回精舍後向其他比丘敘說獵人全家的事。比丘就問:「世尊!已經了解佛法的 獵人太太幫助丈夫和孩子們準備外出打獵的弓箭和羅網,仍然不算犯殺生之罪嗎?」
  佛陀說:「證初果的人不殺生,他們不願意眾生為人所殺。獵人的妻子只是遵從獵 人的命令而準備弓和箭,她心中從沒有幫助丈夫去殺生的念頭。手掌若沒有傷口,不會 受毒藥感染;同理,她沒有作惡的意圖,所以她沒有犯任何的惡業。」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aturday, 19 January 2013

危險的旅程

財富多但護衛少的人,不走險路;
同理,珍惜生命的人避免惡源,
人不應該造作惡業。 (偈123)
  摩訶達那是舍衛城的一位富商。有一次,一群搶匪計劃搶劫他,卻苦無下手機會,他們打聽到摩訶達那將搭載裝滿貴重商品的車子外出,並且知道他也邀請一群比丘同行,因為彼此的目的地相同,摩訶達那甚至答應比丘們會提供比丘們一路上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這群搶匪打聽到確實的消息後,就先行出發,並且在路上躲了起來,等待摩訶達那一行人車的來臨。
  但摩訶達那抵達搶匪躲藏的森林外圍時,就停了下來,準備停留幾天之後再上路。這些搶匪知道他們要駐紮幾天,就準備動手搶劫。而這時候摩訶達那也知道有人要打劫他,便決定打道回府,搶匪探聽到車隊要回去了,就又躲到回去的路上。這時候,村子裡的一些人向摩訶達那通風報信,說搶匪已經移往他們回去的路上。
  摩訶達那最後又決定停留在村子裡幾天,並且把這決定告訴同行的比丘,比丘們就自行回舍衛城。回去之後,他們向佛陀報告這次行程取消的原因。佛陀告誡他們:「比丘,摩訶達那知道遠離被搶匪圍困的旅程,珍惜生命的人遠離有毒的人、事、物。同理,有智慧的比丘了解人生就像充滿危險的旅程,所以要精進努力,不犯惡行!」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11 January 2013

供養少的富翁

 

不要輕蔑善業,不要以為「好處輪不到我」,
要知道,點滴之水也可以充滿水瓶;
同理,智者雖然少許少許作善業,
必定會積聚一身的善業。
<! ------------------122 九 一 六 -->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男子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大受感動,決定信受奉行。在那次的 說法中,佛陀勸人不僅自己要布施,更要勸導他人也布施,因為如此,所獲得的功德會 更大。這男子就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第二天到他家接受供養。他接著告訴每戶街坊鄰居 ,明天要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希望他們能隨份供養。這時候,有一位名字叫做畢拉潘 達卡的富翁,看著這男子家家戶戶去穿梭時,心裡咕嚕著:「這討厭的傢伙!怎麼不估 量自己的能力,獨自供養比丘就好了,卻要央求大夥兒跟他一齊供養呢?」所以他就要 這男子拿缽來,然後放進一些米、奶油和蜂蜜。這男子把富翁供養的這些東西單獨放, 不和其他人的供養品混淆。富翁不曉得為什麼他的供養品要單獨放,他懷疑這男子如此 做,是要別人知道身為富翁的他,卻小氣地只布施這麼少的東西,好羞辱他,所以就派 人跟著去看個究竟。
  這男子把富翁布施的東西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然後將它們放入裝有其它供養品 如米、咖哩和甜肉的各個壺罐中。這樣子,富翁就可以獲得較多的功德。富翁的僕人回 去報告男子的處理方法時,富翁不知道這男子的意圖。第二天,他攜把刀子前去供養的 地方,只要這男子敢公開他供養的東西這樣少,他就要殺了這男子。
  但這男子向佛陀說:「尊者!這次的供養布施,是大家共同供養的。任何人供養的 多少無關緊要。每個人都虔誠、慷慨供養。所以,希望所有人都獲得相同的功德。」
  富翁聽完這男子的話後,明白自己誤會別人了,就請這男子原諒:「朋友!請原諒 我對你心懷惡意。」佛陀聽到富翁的表白後,告誡富翁:「即使非常細微的善行,也不 可以輕視。如果經常做小小的善行,它也會變成巨大的善業。」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4 January 2013

粗心大意的比丘

不可小視惡業,不要以為「我不受惡報」,
要知道,點滴之水也可充滿水瓶;
同理,愚癡的人雖然少許少許作惡,
但必定會有惡貫滿盈的一天。
<! ------------121 九 一 五 -->    有位比丘每次從精舍拿臥榻、長凳或小凳去使用後,就把它留在外面,任其日曬雨淋。其他比丘譴責他的粗心大意時,他就反駁:「我又不是故意的!況且,也沒有多大的損壞。」所以,他依然故我。
  佛陀知道他的習性後,就請他來,並告誡他:「比丘!不可以這樣子處理事情,你不應該輕視惡行,即使它非常微細,如果變成習慣,小小過失也會變成大錯!」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