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9 December 2012

給孤獨長者與守護精靈

 

造作惡業的人,在惡報未成熟時,可能享樂,
一旦惡報成熟,則承受惡報。(偈119)
造作善業的人,在業報尚未成熟時,可能受苦,
一旦業報成熟,則享受善報。(偈120)
給孤獨長者是祇樹給孤獨園的捐獻者。他不僅樂善好施,同時也是佛陀的虔誠信徒 。他每天前往祇樹給孤獨園三次,向佛陀頂禮問訊。清晨的時候,他會帶著米粥前去, 白天的時候帶適當的食物,夜晚的時候,則是醫藥和花。後來,他的家道中衰,但由於 對佛法有信心,他不受貧窮影響,每天繼續供養。一天夜晚,住在他家的守護精靈在他 的面前現身,告訴他:「我是守護精靈,長久以來你一直供養佛陀,從不為自己的未來 打算,現在才會如此窮困。此後不要再供養佛陀了!好好照顧你的事業,再做一個富翁吧!」
  給孤獨長者聽完守護精靈這些話後,就要求它離開他家。因為他的修持非常好,這 守護精靈無法抗拒他的要求,只好離開,但卻無處可去,想回去,又怕給孤獨長者。只 好去找帝釋,帝釋建議它做件善事,回報給孤獨長者,然後,請求他原諒。帝釋接著說 :「有些商人向給孤獨長者借貸,至今未還,他的祖先也埋藏了很多的財富,但卻被沖入海底,還有一些無主的財富藏在某某地方。去吧!把這些財富全找回來,塞滿給孤獨 長者的家!」這守護精靈照著帝釋的話去做,給孤獨長者就又發達起來了。
  當守護精靈告訴給孤獨長者,它的所作所為後,給孤獨長者允許它回來他家,並且 帶它去見佛陀,佛陀告訴他們兩人:「人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也 沒受到惡業的報應,但善惡業報遲早總會成熟的。」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aturday, 22 December 2012

女天神照顧大迦葉尊者

 

人若已造善業,應持續做善業,
善業多必受樂報。(偈 118)
有一次,大迦葉尊者停留在畢缽離穴洞中,並且入禪定長達七天之久。當他出定後 ,希望提供機會給一個人,讓他能夠供養剛出定的修行人,就在這時候,他看見一位年 輕的女子正在煮食物,就站在她門口化緣。年輕的女子看見大迦葉尊者時,滿心歡喜, 她恭敬的說:「尊者!希望我這謙卑的供養,能夠使我明白究竟真理。」大迦葉尊者接 受她的供養後,向她說隨喜:「希望你的願望能夠實現。」
  後來,她被毒蛇咬到而喪生。她往生為忉利天的天神,擁有天神的一切榮耀。她知 道自己所以能往生忉利天為天神,是因為供養大迦葉尊者的關係,所以十分感激他,便 決定繼續做善事,使福報能持續下去。她每天清晨都到精舍去打掃周邊環境,把水壺裝 滿水,並且做其它的工作。大迦葉尊者剛開始的時候以為是年輕沙彌的服務,後來,他 發現竟然是一名女天神在做這些工作,就勸她不要再來精舍,避免別人說閒話。聽完大 迦葉尊者的話後,她非常生氣,哭泣著向尊者懇求:「請你不要毀了我的福報!」
  這時候,佛陀聽見她的哭聲,便放光安慰她說,雖然善事非常重要,但身為年輕女 子,單身來精舍服務並不值得鼓勵。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Monday, 17 December 2012

克制性欲

人若已經作惡,切忌再犯,不可沉溺其中,不知自拔,
惡貫滿盈時,必定受苦報。(偈 117)
  從前有一比丘名叫斯亞沙卡,他對出家修行的生活不滿意,並且有自慰的習慣。當佛陀知道他的行為時,告誡他不要做會導致他遠離清淨修持的行為。佛陀也因此制定比丘不可沉溺於感官享樂的戒律。佛陀說這種行為要加以譴責。
  「這種行為會使人產生苦痛。」佛陀說。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aturday, 8 December 2012

一位窮苦婆羅門的慷慨奉獻

行善要趁早,並且要制止心,不要去作惡,
若遲疑,則心易於造作惡行。 (偈116)
  舍衛城裡有一對夫婦,他們只有一件外套,所以夫婦兩人無法同時外出。因此,太太白天去精舍,先生就利用夜晚前往精舍。有一天晚上,先生聽完佛陀的說法後,整個人法喜充滿,心中強烈地想把這件唯一的外套供養給佛陀。但是他明白,如果供養出去,他們夫婦兩人就沒有任何外套了。他因此猶豫不決而遲疑著,就這樣,初夜和中夜過去了,後夜來臨時,他在心裡告訴自己:「如果我再遲疑下去,就要失去斷除世間苦的機會了。我要立刻供養這件外套。」他於是把外套放在佛陀的腳下,並大聲叫著:「我戰勝自己了!我戰勝自己了!」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也在聽法的群眾中。當他聽到這些話時,就派人去調查原因。在得知這是那位婆羅門供養佛陀外套時所發出的聲音時,他說這不是平常人可以做得到的事,值得讚賞。國王就要手下送一件布料給這婆羅門,獎賞他虔誠的信仰和慷慨供養。不過,這婆羅門把國王賞賜的布料也供養給佛陀。國王因此又賞賜他兩件布料,這婆羅門也同樣的把它們供養給佛陀,不管國王獎賞幾件布料(每次都是上一次的兩倍),他都全數供養佛陀。最後當國王賞賜他三十二件布料時,他在國王的要求下,留下一件給自己,另一件給太太,其餘的三十件全部供養佛陀。
  國王接著說,這婆羅門真正做到難捨能捨的事,應該給予更適當的獎賞。國王就派人回宮中拿來兩件非常昂貴的天鵝絨地毯,將它們賞賜給這婆羅門。他用這些地毯做成兩件覆罩,其中一件供養給佛陀。後來,國王再到祇樹給孤獨園時,看見婆羅門供養佛陀的覆罩時,心裡十分高興,又賞賜這婆羅門一番。
  其他比丘知道這婆羅門的事情之後,就問佛陀:
  「為什麼這婆羅門所做的善業,現世就立刻得到報應呢?」
  「這婆羅門如果初夜時就供養,那麼他所得到的獎賞會更多。但他是在後夜才供養,獎賞就少了。一個人若要布施,應該馬上做,若遲疑,回報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畢竟人心容易做惡業。」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Monday, 3 December 2012

疏於照顧母親的子女

 

若長命百歲,但不知究竟正法,
不如得見究竟正法一天。 (偈 115)
  舍衛城中有對夫婦,生育有幾位兒女。這些兒女都結婚了而且一家和樂。後來,丈夫去世了,他的妻子巴戶普提卡沒有分財產給兒女。他的兒女想要分財產,就告訴她:「母親,現在父親已經過世了,妳擁有家產有什麼用呢?我們難道無法照顧妳嗎?」他們一再地向母親如此表示,巴戶普提卡也相信他們會照顧她,就把所有的財產分給兒女,一絲一毫也沒留給自己。
  分完財產後,她先到大兒子家去,但不久,大媳婦就抱怨:「妳就知道到我們家住,好像分給我們兩份財產似的。」她就到二兒子家去,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了,她只好一個兒子接著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接著一個女兒的家到處去,但沒有任何一位兒女願意長期照顧她,也沒有任何一位兒女尊重她。
  她也因為對兒女十分失望,而出家為比丘尼。她明白自己晚年才出家,不能放逸,必須利用生命中剩餘的時光好好修行,所以,她日夜修習、禪修。佛陀從祇樹給孤獨園透過神通,明白她的修行情況,就放光,勸誡她:「即使長命百歲,但若不修習、奉行佛法,則生命毫無意義。」後來,她正念現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誨,而證得阿羅漢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