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January 2012

自害害人

昔有二人,為伴共行曠野。一人被一領氍,中路為賊所剝。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氍者先於氍頭裹一金錢,便語賊言:「此衣適可值一枚金錢,我今求以一枚金錢而用贖之。」賊言:「金錢今在何處?」即便氍頭,解取示之。而語賊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語,今此草中有好金師,可往問之。」賊既見之,復取其衣。如是愚人,氍與金錢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復使彼失。(為惡賊所劫失氍喻)
  從前有兩個人,在荒野裡結伴而行。
  其中一個人穿著一件細白衣裳,半路上遇到強盜,衣裳被強盜剝去。另一個人躲進草叢中。
  丟衣裳的那人早先在衣領裡藏了一枚金錢,便對強盜說:「我這件衣裳恰好值一枚金錢,我想用一枚金錢把這衣裳贖回來。」
  強盜問:「金錢在那裡?」
  這人解開衣領,拿出來那枚金錢,給強盜看說:「這是真金。你要不信,在草叢中有一位好金匠,你可以問他。」
  強盜看見另外那個人,把那人的衣裳也搶了去。
  這個蠢人,衣裳和金錢全沒了,自己受了損失,還害別人的衣裳也丟了。
*    *    *
  世間有些人也是如此,修行各種法門,作種種功德,但因為自己放逸,就被煩惱賊子趁機所劫盜,喪失了所修的種種功德。結果不但自己損失,又讓別人也失去他的功德法財。身體敗壞、臨命終時,墮落到三惡道去。就像那個愚痴人二者俱失。
‧摘錄自‧《百喻經》、《佛經寓言故事(一)》

Tuesday, 24 January 2012

枉殺雌鴿

  昔有雄雌二鴿,共同一巢。秋果熟時,取果滿巢。於其後時,果乾減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獨食之,唯有半在。」雌鴿答言:「我不獨食,果自減少。」
  雄鴿不信,瞋怒而言:「非汝獨食,何由減少。」即便以嘴,啄雌鴿殺。
  未經幾日,天降大雨。果得濕潤,還復如故。雄鴿見已,方生悔恨:「彼實不食,我妄殺他!」即悲鳴命喚雌鴿:「汝何處去?」
  從前有一隻雄鴿、一隻雌鴿,一同住在一個巢裡。
  秋天來臨時,果實成熟了,它們拾來了很多的果子,裝了滿滿的一巢。
  一段時間以後,果實漸漸乾了,原先滿巢的果子乾到只剩半巢。
  雄鴿生氣的責怪雌鴿說:「我們找果子是很辛苦的,你卻只顧著自己偷吃,你看到現在,果子只剩下一半了。」雌鴿回答說:「我沒有偷吃,是果子自己變少的。」
  雄鴿不信,十分生氣,說道:「如果不是你獨自吃了,怎麼可能會少?」便用尖嘴啄死了雌鴿。
  隔沒幾天,天上下起了大雨。果子吸收到水氣,又變回到原來的樣子,裝了滿滿的一巢。
  雄鴿看了,後悔不已,因為雌鴿確實沒吃果子,是錯怪殺了!
  牠傷心地叫喚雌鴿:「你到那裏去了?」
  
*    *    *
  一般人也是如此,心中顛倒妄想,是非不明;只顧著追求眼前的快樂,卻不想去反觀無常可能隨時到來。等到犯下了重大的過錯、毀犯了戒律,才感到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只能在之後徒感傷悲,就像那隻愚昧的鴿子一樣。
‧摘錄自‧《百喻經》、《佛經寓言故事(一)》

Monday, 23 January 2012

彌猴播豆

 

昔有一獼猴,持一把豆,誤落一豆在地。便捨手中豆,欲覓其一。未得一豆,先所捨者雞鴨食盡。(獼猴把豆喻)
  從前有一隻獼猴,抓了一把豆子在手裏,一不小心,掉了一顆在地上。它放下手裡其餘的豆子,想去撿回掉了的那顆。那裡知道,在還沒找到那顆豆子之前,那些丟開的豆子就已經被雞鴨們吃光了。
*    *    *
  一般人也是如此,剛開始毀犯了一條戒律,卻毫無悔意時,因為不能悔過的緣故,就放任自己到一切都捨棄了,就像那隻獼猴失去它一粒豆子之後,又放棄了所有。
‧摘錄自‧《百喻經》、《佛經寓言故事(一)》

Saturday, 14 January 2012

野人播種

  昔有野人,來至田里,見好麥苗,生長郁茂,問麥主言:「云何能令是麥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糞水,故得如是。」
  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糞水,調和其田,下種於地,畏其自腳踏地令堅,其麥不生:「我當坐一床上,使人舉之,於上撒種,爾乃好耳。」即使四人,人擎一腳,至田撒種,地堅逾甚。為人嗤笑:恐己二足更增八足。 (比種田喻)
  從前有一個農夫,到人家田地裡去,看見地裡的麥苗長得很茂盛,就問主人說:「你是怎樣把麥子種得這樣茂盛的?」
  主人回答他說:「我平整了土地,又用糞水灌溉,所以麥苗就長得很好。」
  這人回到家,便試著照人家告訴他的方法去做,把糞水施肥在他的農地裡,準備下種。
  但他害怕自己的腳踩在地裡,會把土踩硬了,使麥苗長不出來,他想:「我可以坐在一張凳子上,讓人抬著,我就在凳子上面撒種,不就成了。」於是他叫來四個人,一人抬著凳子的一隻腳,他就坐在凳子上,到地裡撒種,結果,地反而被踩得更硬了。
  人們笑話他:怕自己兩腳踩,反而添成了八隻腳。
*    *    *
  一般人也是如此。既然受了戒,想要認真的耕種戒田,在善種才剛要萌芽前,就應當遵守師長的教導及規勸,令法芽生長。而今不但不守護,反而違犯了戒律及教導,多作眾惡,使戒芽無法生長。就像那個人二隻腳都嫌多了,現在反而用上了八隻腳,不是更糟嗎?
‧摘錄自‧《百喻經》、《佛經寓言故事(一)》

Tuesday, 10 January 2012

毋傷好人

昔有父子與伴共行。其子入林為熊所嚙。爪壞身體。困急出林還至伴邊。父見其子身體傷壞怪問之言。汝今何故被此瘡害。子報父言。有一種物。身毛(身冘)稟來毀害我。父執弓箭往到林間。見一仙人。毛髮深長。便欲射之。傍人語言。何故射之。此人無害當治有過。 (為熊所嚙喻)
   有一位勤勞的農夫,陪伴兒子到自己耕種的田畔散步。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兒子,了解自家的田地,一方面出去散散心。
  他們在散步時,經過了廣大的田野,當他們走到了自家田畔時,父親便指著滿田青豆說:「你覺得滿田的青豆好看嗎?」
  「很好看。」
  「這是我們田地,當我看到自己的田裡,長滿了青豆時,心裡感到無喜忍!你長大了也要好好地種田!」
  父親實際的讓兒子了解田地耕種的情形,並希望兒子將來也能繼承自己的事業。所以這一位農人十分善巧的問道:
    「穿過的衣服,如果不洗,將會產生怎樣的情形?」
    「那會變得非常地骯髒,甚至因為沒洗的緣故,好好地衣服會霉爛掉,那是非常可惜的!」
  年輕的兒子,將他的意見,坦誠的告訴父親。
  「田地也是這樣呀!如果不勤勤懇懇地耕種,不常常地鋤草施肥,也會變成沒有用的荒田,荒田那能長出肥美的稻穀,以及嫩綠的青豆?」
這位農夫很有意思的說:
  「衣服要常常洗,才能保持清潔美觀。田地也要勤勞的耕種,才能變成肥美的良田,你明白嗎?」
    年輕兒子點點頭,表示自己已明白了。
   他們經過了田野,便到了茂密的森林,這位勤勞的農夫,對自己的兒子說:
  「你可以到樹林裡面隨便走走,我還要多瞭解一下今年耕種情形。」
  年輕的兒子,離開了父親,便走進了森林,他在森林裡隨便走,隨便的看,一路上看到了活躍非凡的野貓、陰險狡猾的狐狸,及猛惡的箭豬,最後,當他遇到一頭兇猛的黑熊,正準備逃跑時,黑熊已經兇暴的撲了過來。雖然他身體靈活的逃得快,可是已被熊爪抓傷了肩頭。他顧不得身體的受傷,只有拼命的向外逃,向外逃,一直逃到森林的外邊。大聲的呼叫:「爸爸,你在那裡?」
    「我在這裡呀!」農夫還不知道兒子出了事。漫不經心的說:「你來嗎?」
    「爸爸,我身上已流滿了血,」兒子十分緊張恐懼的說:「我被一隻可怕的長毛野獸抓傷了呀!」
  農夫聽到兒子被長毛的猛獸所傷,立刻跑到兒子的身邊一看,果然,兒子被抓傷了,而且傷得很嚴重,滿身是血,心頭頓時感到十分氣惱,於是找了一把弓箭,匆匆忙忙的走進森林。雖沒有遇上兇猛的野獸,卻看到了一位毛髮很長的修道仙人,他沒有好好地瞭解,便舉起了弓箭準備射殺。可是尾隨在身後的兒子一把拉住父親,立刻阻止說道:
    「這不是傷害我的野獸,我們怎能隨便的射他呢?」
    「他的毛髮不也是長得長長的嗎?」
    父親認為凡是毛長的皆是傷害自己兒子的猛獸;可是兒子倒是十分公平的辯道:
    「他雖是毛髮俱長,然而他是修行的好人,你怎麼可以?枉的傷害好人?」
  世間有些愚痴人不也是如此嗎?他們的行為不檢,受到一般社會人的批評侮辱,他們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隨意的去傷害無辜的善良人。不就像那位父親,因為熊傷害了他兒子,而加禍於仙人一樣嗎?

Wednesday, 4 January 2012

徒勞往返

昔有一人。夜語兒言。明當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兒聞語已至明旦竟不問父獨往詣彼。既至彼已。身體疲極空無所獲。又不得食飢渴欲死。尋復迴來來見其父。父見子來深責之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來。徒受其苦。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與兒期早行喻)
  從前有一個老人,膝下有個兒子。這位老人對自己的孩子疼愛備至,無限關懷。此外,他認為自己的兒子很聰明,將來一定有出息,可以光宗耀祖。於是有一天這位老人滿懷信心的問兒子:
  「我有一些財產,現在正在遠地的親友家中,你能幫忙我去收回嗎?」
  「只要爸爸有吩咐,我便會很高興的去做。但要到什麼地方去收呢?」兒子孝順的說。
  「從這兒往南,差不多十里路遠的地方,有一座城市,我的財產,有很多就放在那城中的親友家。」
  父親手指著南方,告訴兒子說:「那是一座熱鬧的城市,不過你沒去過那兒,所以明天你就先跟著我去,了解一下實際的狀況吧!」
  但是到了第二天,兒子卻一聲不響,也沒跟父親說一聲的,一大早就自行前往了。在他心裡想:父親的年事已高,那能再讓他勞苦奔波呢?我自己去就可以了,有何困難呢?
  等他到了那座城市,街道上雖然熱鬧,但他前前後後找了很多地方,還是不知道,到底是要向誰收回財產呢?茫然不知所措的他,這下才明白自己犯了個大錯,因此,自責的想:「我多糊塗啊!既不知道地方,也沒搞清楚是什麼產業。那麼,為什麼不先跟父親一起來呢?這下回去要怎麼交代啊?真是糊塗呀!現在又渴又累,還找不到東西吃,快餓死人了。除了回家又能怎麼辦呢?」
  兒子好不容易回到了家,見到了父親。父親高興之餘還是不免愛子心切的責備說:「你怎麼這麼傻啊,為什麼不等我而要自己去呢?你這樣白跑一趟,平白無故受了這麼多苦,只是徒勞無功、一無所獲啊!」
  農夫聽了這話,笑著喊道:「那我一定能得到!」
*    *    *
  少數出家修行的人,不也是這樣嗎?最初出家時,父母那裡捨得?但因為一時的衝動,認識不清,糊里糊塗出了家。好不容易出了家,卻沒有去尋求明師、尋訪正法,結果,徒有出家的空名,而無實際的修學,糊糊塗塗的在佛門中混了一些日子,卻什麼也沒得到。最後又覺得吃不了那種苦,又還了俗。這不是枉費精神,徒勞往返嗎?外表看起來像是出了家,實際上卻是一無所獲。
  一般人也是如此,若是出得了家,就是落了髮、穿上法衣,現出家相,卻不去尋求明師,訪求正道正法。喪失了出家功德妙果,就像是那個傻子徒勞往返白費功夫,疲勞,僅得出家的外相,卻實無所獲。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