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7 October 2017

勇敢面對死亡的男人

離開欲望的叢林(世間的生活)
加入修行的叢林(出家為比丘)
一旦脫離世間的生活,
卻又返回欲望的叢林(出家後又還俗)
看啊!
這位脫離繫縛,卻又回頭再受繫縛的人。(偈344)
  大迦葉尊者的一位弟子已經證得四禪,有一天,他在金匠叔叔的家中看見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而生起非常的愛戀,就還俗離開僧伽。但他十分懶惰,不努力工作,終於被叔叔趕出去,於是淪落為小偷(註)。後來,他被政府逮捕,準備送往墓園去處決。這時候,大迦葉尊者看見這位以前的弟子,就告誡他:「收攝你的心念,堅定地觀想某一目標。」他遵照大迦葉尊者的教誨,繫念在前。
  到達墓園時,行刑官員告訴他:「我們要處決你了。」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儘管馬上就要被處決了,他絲毫不恐懼或焦慮,只是靜靜坐下來,進入禪定,忘掉即將來臨的危難。
  執行的人對他沉著的態度和勇氣,十分欽佩,就說:「看看這小偷,雖然馬上就要被處決了,仍然不恐懼顫慄。從來沒遇見這樣的人,他實在非常勇敢。」
  執行的人覺得最好向國王報告這小偷異乎尋常的舉止,他們就向國王報告,國王也因此下令釋放他。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就放光勸誡他:「你以前離開欲望的叢林(世間的生活),加入修行的叢林(出家為比丘),但去除叢林的欲望後,卻又惹上所有的束縛。」
  佛陀又說:「清淨你的內心,不要有任何精神上的煩惱,連根拔起欲望的根,清淨自在吧!」
  這小偷於是堅定地察覺因緣和合事物的生滅和無常、苦、空的性質,不久之後就證得初果。
  後來,他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也在佛陀的允許下,重新加入僧伽,並且在佛陀更進一步的教導下,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
備註
證禪定的人仍可能有貪欲,而利用他們的能力去造做惡業。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aturday, 21 October 2017

業報

如果只砍伐樹,而不斷除它堅固的樹根,則樹會再生;
同理,如果不斷除愛欲的根本,則苦會一再生起。 (偈 338)
貪著愛欲的人,會被貪欲所襲捲,透過六根而產生的思緒,會使他(她)受苦,一如狂潮襲人。 (偈 339)
潮浪(貪欲)四處衝擊。蔓草也茂盛發芽,到處攀附(註)
看見蔓草擴散時,應該用智慧斷除它的根。 (偈 340)
欲樂無常。
因此,沉緬欲樂,追求享樂的人,生滅不斷。 (偈 341)
沉溺愛欲的人時時驚駭,如同落入陷阱的野兔,
他們受到煩惱和五蓋的緊緊纏縛,長期輪迴受苦. (偈 342)
耽於愛欲的人時時驚駭,如同陷阱內的野兔。
因此,志求涅槃的比丘應該棄除貪欲。 (偈 343)
  佛陀有一次在王舍城化緣時,瞥見一隻母豬,佛陀微微一哂,阿難問佛陀何以一笑,佛陀說:
  「阿難!這隻豬在上一佛時,是住在一處精舍附近的母雞,所以有機會聽聞經文的唱誦,因此死後往生成一位公主,有一天,她在廁所中看見蛆蟲,而正念現前,明白色身不淨等法義;死後,往生至梵天,為婆羅門。今生,由於以前的一些惡業,卻又投胎為豬。阿難!請留意觀察善惡業,如何使人生死輪迴永不間斷!」
:以譬喻貪欲如同蔓草,經由六根,染著六塵。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13 October 2017

口臭的金魚

放逸人的貪愛,如同蔓草到處增長(攀緣),
他們不停地生死輪迴,
一如林中的猿猴不停的尋找水果。(偈334)

在此世間,如果為惡欲所纏縛,
苦痛增長如同雨後的毘羅草(註)。 (偈335)

但,在這世間,如果能夠降伏難以克服的貪欲,
則苦痛遠離,如同水滴滑落蓮花葉。 (偈336)

所以,恭賀所有聚集在此的人,深入掘除愛欲的根,
如同想得到甜根的人,努力挖掘毘羅草;
不要讓魔波旬像洪水傷害蘆葦草般,一再傷害你們。 (偈337)
  舍衛城的一群漁夫捕到一隻非常漂亮的金色魚。這魚實在太漂亮了,他們就把它獻給國王,國王也帶著魚去見世尊。但當魚張開嘴巴時,一股惡臭剎那間瀰漫整個精舍,國王問佛陀,為什麼如此漂亮的魚,卻口臭難耐。
  佛陀說,迦葉佛時,這魚原是一名叫迦毗羅的比丘,由於非常嫻熟佛法,所以有相 當好的名聲和榮耀,但也因此貢高,瞧不起其他比丘。若有比丘向他指出什麼是正確, 什麼是錯誤時,他總是譏諷地說:「你又懂得多少?」言下之意,就是他比其他比丘懂 得太多了。許多比丘漸漸迴避他。有一次,他正在誦比丘的別解脫律儀戒 (Patimokkha Sila) 時,沒有任何比丘加入他的行列,當他察覺其他比丘都默默不語時,他說:「沒 有所謂的經、律與論。我不在乎你們聽不聽別解脫律儀戒。」說完話後,就離開了。迦 毗羅比丘的言行障礙了佛教的開展和傳播。基於這份惡業,他生生世世受到很多的苦。
  佛陀接著說,迦毗羅曾經向大眾教導奧妙的佛法,所以仍具有美麗的金色魚身,但 他誹謗、辱罵其他比丘和法,所以今生才會惡臭難聞。
  佛陀最後告誡大眾,解行並重的重要。
(註) 「毘羅草」:草名。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aturday, 7 October 2017

魔波旬企圖慫恿佛陀

在患難的時候,得遇善友是一件好事;
知足是一件好事;
生命即將結束時,能具足功德是一件好事;
能夠解除所有苦是一件好事。 (偈331)
今生能禮敬、照顧母親是件好事;
今生能禮敬、照顧父親是件好事;
今生能禮敬、照顧沙門是件好事;
今生能禮敬、照顧聖者(註)是件好事; (偈332)
老年時,仍然能夠持戒是件好事;
具有正信是件好事;
智慧具足是件好事;不造作惡業是件好事。
(偈333)
  有一次,佛陀在喜馬拉雅山附近居留時,發現很多百姓受到暴虐君主不公平的統治, 他心想,是否有法子可以使這些君主能公平、如法地善待百姓。魔波旬明白佛陀的心思後,就慫恿佛陀當國王。
  佛陀對魔波旬說:「邪惡的魔波旬!你的教法和我的大不相同,你無法左右我,人應該警覺那些口口聲聲要幫助我們,而實際上卻處處為自己利益打算的 "朋友"。」
註:「聖者」:指佛陀、阿羅漢...等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