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July 2013

不奉行佛法的弘法比丘

 


人應該言行合一,克己的人才能調伏別人,
事實上,克己甚難。(偈159)

  帕達卡提舍尊者從佛陀得到禪修的題目後,與一大群比丘到一處森林去禪修。他忠告這些比丘在禪修時要正念現前,同時要精進努力。忠告之後,他自己卻躺下來睡覺。這些年輕的比丘遵照他的指示,精進禪坐。

  初夜時,他們精進禪坐。當他們準備休息時,尊者卻起床,要他們繼續禪坐。中夜與後夜時分也是如此--每當他們要休息時,尊者就要他們繼續禪修。所以他們的心念無法安寧下來,也無法收攝心念、精進禪修,甚至無法複誦經文。

  有一天,他們決定調查尊者自己是否如他所說的那麼精進。當他們發現尊者只知告誡別人,而自己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睡覺時,他們如此議論著:「我們的老師只知道訓誨我們,自己卻無所事事,白白浪費時光!」這些比丘由於缺乏足夠的休息,所以都很疲倦,禪修上都沒有進步。

  結夏安居結束後,他們回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報告所發生的事情,佛陀告訴他們:「比丘們!若要教導別人,應該先教導自己,並且言行能如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5 July 2013

貪婪的比丘

 


智者自己先奉行正法,
然後才教導他人,
如此,才能免於犯錯。(偈158)
優波難陀尊者是雄辯滔滔的弘法法師。他總是告誡別人不可貪婪,欲望要少,同時,他經常說知足、節儉和苦行的功德。但他自己言行不一,信徒供養的袈裟和其它的必需品,他都照單全收。

  有一次,他在結夏安居之前到某一村落精舍去。精舍裡的一些比丘對他的辯才無礙印象深刻,就邀請他在該精舍結夏安居。他問他們結夏安居期間,他們每人約可得到幾件袈裟的供養。他們說只有一件,他就不想在此結夏安居,但卻留下他的拖鞋。然後他到另一座精舍去,當他問清楚每位比丘約可得到兩件袈裟的供養時,他也不想在那裡安居,但也留下他的木杖。然後他又到另外一座精舍去,這裏的比丘約可以得到三件袈裟的供養,他在離開這精舍前留下他的水壺。最後他來到一座精舍,由於這裡的比丘約可以得到四件袈裟的供養,他就決定留下來。

  結夏安居結束後,他到留下東西的所有精舍去拿供養的袈裟,好像他到每座精舍去結夏安居一樣。收齊之後,他就回原來的精舍去,路上,他遇見兩位年輕比丘為了兩件袈裟和一塊天鵝絨地毯的分配問題爭論不休,雙方無法達成和解,就請優波難陀仲裁。他把兩件袈裟平均分給兩人,而拿走天鵝絨地毯做為他仲裁的代價。

  這兩位年輕比丘對他的仲裁不滿意,但又無能為力。失望、沮喪之餘,他們向佛陀敘說事情的始末,佛陀告訴他們:「要教導別人,應該先教導自己,並且親身力行。」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8 July 2013

沒有子息的王子

 

人若知道自愛,就應該妥善保護自己,
在人生的三個階段裡(註1),智者時時醒覺。(偈157)
菩提羅迦王子興建了一座非常壯觀的王宮。落成典禮時,他邀請佛陀前來賜福,並 接受他的供養。為了這特殊的節慶,他事先用檀香使王宮滿室生香。由於沒有子息,他 就在餐廳的地板上舖設長的地毯,並私下祈願,如果他們夫妻終究有兒子的命,就請佛 陀踏上地毯。當佛陀抵達時,王子恭敬地請佛陀進入大廳,但佛陀卻駐足不前,只是望 了阿難一眼,阿難明白佛陀的意思,就請王子把地毯收起來。等到王子叫人移走地毯後 ,佛陀才進入宮中,王子接著供養佛陀。飯後,王子請教佛陀,何以要求撤走地毯。佛 陀反過來問王子是否曾暗中許願:如果命中註定有兒子的命,那麼佛陀就會踏上地毯? 王子如實回答:有!佛陀告訴王子,他們夫婦今生不會有兒子,是因為他們前世所造惡 業的影響,佛陀進一步說明他們前世的作為。
    在過去某一世時,王子夫婦是一次船難的唯一生還者。他們被沖上一座荒蕪的島嶼 ,只能吃鳥和鳥蛋為生,卻絲毫沒有後悔之心。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命,所以不僅自私 地摧殘無辜鳥類的生命,連它們的幼鳥也不放過。因為這些惡業,他們今生不可能有子 息。如果當時有少許的悔意,他們今生就會有子孫了。
註1:指人生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三階段。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1 July 2013

摩訶達拿散盡家財

 


年輕的時候不修梵行,不存生活資糧的人,
像池塘邊捕不到魚的老鷺,憔悴終老。 (偈155)
年輕的時候既不修梵行,又不為生活預存資糧的人,
就像破損的弓,徒然悲歎過去。 (偈156)

  摩訶達拿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年輕時,不知長進,成年後,與另一位有錢人的女兒結婚,老婆也和他一樣,沒受過教育。兩人的父母都過世後,他們變得非常有錢。但他們都很無明,不知妥善理財,只知花錢,所以漸漸地散盡家財,最後,一貧如洗,又不知道如何營生,只好乞討為生。

  一天,佛陀看見摩訶達拿時,告訴阿難:「看那有錢人的兒子!毫無人生目標,只會花錢。如果會管理財富,他會是非常有錢的人。如果他能放棄世間生活,夫妻兩人都會證得聖果。但他一無是處,所以散盡世間財富,更糟蹋證果的機會。」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4 July 2013

佛陀的讚美詞

 

多生以來,我(佛陀本人)在輪迴中尋找,但找不到建造此屋舍的人(註), 不斷的輪迴實在苦啊!(偈 153)
造作屋舍的人啊!我已經找到你了!不要再造作屋舍了(不要再輪迴了)! 我(佛陀)所有的椽(一切煩惱欲望)都已經毀壞,所有的棟樑(無明)都已經被摧毀了, 我已經證得非緣起法的涅槃了,一切貪愛都已經滅除了。(偈 154)
瞿曇家的悉達多太子是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兒子。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追求究竟 的正法。出家後的前六年,他在恆河附近遊行,親近著名的宗教師,學習他們的理論和 修行方法,他也修習嚴厲的苦行,但發現這些方法都不是究竟法,於是決心尋找自己的 理論和修行方法。從此以後,他放棄苦樂兩種極端的修行,發現中道,而證得究竟涅槃 。中道就是八正道。
  一天夜晚,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開悟了,那一年他三十五歲。當天 初夜,他明白自己的過去世,中夜時,他證得天眼,後夜時,他證悟緣起法。所以第二 天,天剛亮的時候,他已經由於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明白四聖諦:苦、集、滅、道。 從此人們稱呼他瞿曇佛。
:指生死輪迴的原因。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