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May 2013

佛陀拍賣絲蕊瑪的屍首

 

請好好觀察這外表美麗的色身,
實際上是一身的傷痛,一堆的骨頭,
疾病、貪念不斷,一切皆無常。(偈 147)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名字叫做絲蕊瑪。她每天都供養食物給比丘們。有一天,一位比丘向其他比丘提及她的美貌和供養的美味食物。一位年輕比丘聽說有這麼一位美麗的女子後,雖然從來也沒見過她,卻暗戀上她。第二天,這年輕比丘和其他比丘一齊到絲蕊瑪家去。這一天,她身體不適,但仍然想要親自向比丘們致敬,就要求把她抬到比丘們面前。這年輕的比丘終於看到她了,這時候他內心想著:「儘管生病,她仍然那麼美麗。」因此更加迷戀她。
  當天晚上絲蕊瑪就去世了。國王頻婆裟羅王拜訪佛陀時,向佛陀提及絲蕊瑪去世一事。佛陀建議國王先不要埋葬她,相反地保留三天。第四天,絲蕊瑪的身子不復美豔、討人喜愛了,反而膨脹,蛆蟲也從身上跑出來。這一天,佛陀就帶領著眾多弟子到墓園去觀看她的身子。那位深深迷戀絲蕊瑪的年輕比丘一直不知道絲蕊瑪已經去世的消息,所以當他聽說佛陀要帶領其他比丘去見絲蕊瑪時,也滿心歡喜地一齊前去。
  佛陀也請國王宣告,只要付一千銖,絲蕊瑪就可以陪出資的人一夜,但儘管一再調降金額,最後甚至免費,也沒人有意願。佛陀就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當絲蕊瑪還活著的時候,多少人願意花千銖的錢,只希望與她共渡一晚,但現在即使完全免費,也沒人有興趣,人身無法倖免於生老病死啊!」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這年輕的比丘終於領悟了生命的實相。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Friday, 24 May 2013

毘舍佉和喝醉酒的同伴

貪愛與無明充塞世間,如同陷入火燄燃燒之中,
有什麼值得歡笑,值得高興呢?
世間為黑暗所遮蔽,人為什麼不追求光明呢? (偈 146)
  從前,一群舍衛城的男子請毘舍佉照顧他們任性的妻子們,希望在她的指導之下,她們能有宗教信仰和德行。
  有一次,毘舍佉在她們的請求之下,帶她們到一處花園去,但他們卻瞞著毘舍佉,帶酒去,更喝醉了,毘舍佉就譴責她們,說她們的先生會很生氣。
  後來,她們要求再去花園,但毘舍佉鑑於上一次的經驗,加以拒絕,她們轉而要求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毘舍佉也就答應了。到達給孤獨園時,她們再次啜飲私自帶來的酒。毘舍佉就請佛陀向她們說法,但這時候她們都醉了,魔波旬也趁機慫恿她們縱情一番,她們果真就在園中大聲喧鬧,唱歌、跳舞、鼓掌雀躍不已,佛陀明白她們受到魔波旬的影響才會如此放肆,便在心裏想著:「絕不能讓魔波旬有機可乘。」
  佛陀於是從眉間放出暗藍色的光,使整個屋子暗下來,他們因此受到驚嚇,慢慢安靜下來,佛陀接著從位子上消失,然後化身在須彌山上,放出千個月亮般的白光。
  佛陀告誡她們:「妳們不該在園裏如此不恭敬。由於妳們的疏忽,魔波旬才有機會使妳們不知羞恥地放浪形駭,現在開始撲滅心中的欲望和其它邪惡的激情吧!」
  佛陀確定她們都對佛法建立起無可動搖的信心後,才返回祇樹給孤獨園。毘舍佉也趁機請教佛陀有關飲酒的問題,佛陀就向她們解釋飲酒的害處,並且說明無數眾生因為飲酒而受到痛苦的折磨,甚至失去幸福。
  佛陀說法後,她們終於明白佛法,從此走向戒律和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16 May 2013

殊卡沙彌

 

灌溉的人引導水,製作弓箭的人矯直弓箭,
木匠彎曲木材,德行具足的人調御自己。(偈 145)
殊卡沙彌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接受舍利弗尊者的剃度而出家為沙彌。有一天,他隨從舍利弗尊者外出化緣。路上,他看見幾位農夫正在引水灌溉,幾位製作弓箭的人正在矯直弓箭,另外有些木匠則正在製作車輪。
  他請教舍利弗尊者,是否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水)都可以任意由人引導或製作成想要的形式(箭和車輪)
  舍利弗回答說,只要具備足夠的技術,當然可以。
  殊卡心想,既然沒有生命的東西都可以加以調御,那麼毫無理由說具有心識的人無法調御內心,修習清淨和止觀。
  他當下向舍利弗請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間去禪修。諸天神也護持他,使精舍保持安靜。當天他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因此向比丘們說:「一個人精進修行時,天神都會來護持。我也阻止舍利弗進入殊卡的房間,使他免於受到干擾。當他看見農夫引水灌溉,弓箭師矯直弓,木匠製作車輪時,就調御自己的內心,此刻他已經是阿羅漢了。」
(請參考故事「年輕沙彌的修行成就 」)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9 May 2013

年輕比丘和破舊的衣服

 


世間有羞恥心,克制自己,
不造惡業,時時保持清醒的人十分稀少;
他們如同良馬,不犯錯而避免受鞭打。(偈143)
人應當像良馬加鞭般精進修持,
並且以信、戒、精進、正定、分別正法、
明行足、正念消滅大苦。 (偈144)

  舍利弗尊者有一次遇見年輕的卑盧提卡穿著破舊的衣服向人乞討食物。舍利弗尊者出於一片慈悲心,就建議他不如出家為比丘。卑盧提卡於是把破舊的衣服和乞討的盤子放在一棵樹下,而出家為比丘了。從此以後他不用擔憂衣服和食物。但是,有的時候,他對比丘的生活不滿,而想還俗。每次這種念頭生起的時候,他就到那棵樹下,並且譴責自己:「不知羞恥的人,你難道還想穿上這件破舊的衣服,拿著這盤子,到處去乞討嗎?」如此自責之後,他的情緒就和緩下來,然後再回精舍去。

  過了兩、三天,當他又對比丘生活不滿時,他就又到那棵樹下,同樣又譴責自己,並且回想過去卑下的生活 之後,才再度回精舍。這樣的情形發生好幾次,每次其他的比丘問他去那裏,他都回答說,他去找他的老師 (註)。也因為集中心念,觀想以前破舊的衣服,所以他確實清楚五蘊的實相,而證得阿羅漢果。證果之後,他就不再前往那棵樹下去。其他比丘發覺他不再前去那棵樹時,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再去找你的老師呢?」

  他回答他們:「我以前去找老師,是因為有需要。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這些比丘聽完他的回答後,就去請教佛陀:「世尊!卑盧提卡是否真的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比丘們!卑盧提卡比丘以前雖然和他的老師有所連繫,但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任何連繫了。因為他善於自我調適,分別正確與錯誤的因,同時,明察諸法實相,他已經是阿羅漢了,所以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老師了。」佛陀如是向他們解釋。

備註:
此處的老師指的是卑盧提卡的舊衣服和乞討的缽,它們使他具有深刻的羞恥感,因此使他努力修行,所以可稱之為他的老師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hursday, 2 May 2013

證涅槃的優婆塞

 

                                   即使穿著華麗、但內心平和、不貪愛、克制欲望、
                                           確信四果、修習梵行,不傷害有情眾生的人,
                                                        就是婆羅門、沙門、比丘
  有一次,大臣山達迪平定邊境的叛亂後,凱旋回來,波斯匿王非常高興,就大肆賞賜他,並賜給他一名舞女,供他娛樂。接連幾天裏,山達迪縱情玩樂,開懷暢飲,並且沉迷於與該舞女耳鬢廝磨。最後一天,他前往河邊沐浴。路上,他遇見佛陀正在化緣。當時,他醉眼惺忪,所以只向佛陀簡單致意。佛陀微微一笑,向阿難說道:「這大臣今天一定會來找我,並在聽聞我的說法後,證得阿羅漢果,而且證悟後,就入滅了。」
  當天山達迪一夥人整天都在河邊嬉戲。傍晚的時候,該名舞女跳舞娛樂山達迪和他的同伴,但由於連日來的體力消耗,導致心臟病突發,而倒地不起。山達迪看見這突然的變故大受刺激,十分沮喪,傷痛之餘,他出發前去找佛陀。
  「尊者!請幫我解除憂愁吧!做我的依止,讓我的內心平息吧!」
  「放心吧!你已經找到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一位永遠能給你安慰,給你皈依的人,累世以來,你為親朋好友去世所流的眼淚,多得無法計數!」佛陀接著告誡他:「過去,你執著貪愛,現在棄絕它們吧。未來,不要讓貪愛奴役你,此刻,也不要陷入任何的執著,沒有執著,貪愛就完全消滅,你就會證得涅槃了。」
  山達迪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就證得阿羅漢果。他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就向佛陀說道:「世尊,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讓我達到究竟解脫吧!」不久之後,他就入滅了。
  比丘們問佛陀:「世尊,山達迪入滅時,身著大臣的衣服,他究竟是比丘呢?還是婆羅門?」
  「他既可稱之為比丘也可以稱為婆羅門,只要內心清淨,解脫無明,穿什麼衣服都不重要!」佛陀如此回答他們。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