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9 February 2012

慶典期間幼稚的舉止

愚癡的人耽溺於放逸行,
智者護持自己的精進,
一如世人保護無上的珍寶。

人不可放逸,也不可耽溺欲樂,
精進禪修的人可以獲得大安樂。
  有一年,舍衛城慶祝一個廣受歡迎的慶典,慶典期間,許多年輕人用灰土和牛糞塗揉身體,並且在城內到處閒蕩、喧嘩,而成為大家頭痛的人物。他們停留在居民家門口,直到居民給他們錢,才肯離去。
  當時,舍衛城裡有很多的佛教信徒。這些信徒就向佛陀通風報信,請佛陀在七天之內,不要進城,而由信徒們直接把供養品送到精舍。同時,他們也儘量留在家中。第八天,慶典結束後,佛陀和眾多比丘受邀到城內說法。當信徒告訴佛陀那些年輕人在慶典期間的幼稚舉止時,佛陀說那些年輕人因為無明,所以舉止缺乏尊嚴與莊重的氣息。
  佛陀接著勸誡信徒們不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也不可以沉溺於感官慾樂,應該時時正念現前,這樣才可以獲得幸福,證得究竟喜悅的涅槃。
  信徒們專心聽完佛陀的說法後,滿心歡喜,對佛法的信心更加堅定。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unday, 26 February 2012

愚笨的周利槃特證得聖果

由於精進不放逸,戒律和克己的功夫,
智者為自己建造不為洪水淹沒的沙洲(註)

  某個銀行家有兩個孫子,他們的名字分別是摩訶槃特和周利槃特。年長的摩訶槃特經常陪伴祖父去聽法,後來就出家加入僧伽,而在一段時間之後,證得阿羅漢果。弟弟周利槃特也跟隨哥哥出家,但由於前世曾作弄一位很笨的比丘,所以今生愚昧不堪,甚至四個月內記不得一句偈語。哥哥摩訶槃特就建議弟弟不如還俗。
  有一天,名醫耆域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到他家接受供養。周利槃特不在可以前去的比丘名單中。他知道自己無緣參加後,十分沮喪,決定還俗。佛陀明白他的心意後,就叫他在精舍前面的門口,面向東方而坐,並給他一塊布,要他一邊搓揉布塊,一邊複誦「去除污垢 (Rajoharanam) 」。交代之後,佛陀就和摩訶槃特挑選出來的比丘們一齊去名醫耆域家。
  佛陀離開後,周利槃特努力搓揉布塊,並複誦「去除污垢」,不久,布塊變髒了。也就在這時候,他過去的善業機緣成熟,而使他了解世事無常。這時候,佛陀在名醫耆域家中,透過神通力量,知道年輕的周利槃特的進展,於是放光,使周利槃特感覺佛陀就在他面前向他說:「不只是布塊因為污垢而變髒,人的身心也有貪、瞋、癡等污垢,只有去除這些污垢,人才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而證得聖果。」周利槃特明白佛陀話中的涵意,繼續禪修,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註),並且具足非凡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這時候,名醫耆域的家人,正準備向佛陀的缽中注水,以表示供養,但佛陀卻用手遮住缽,防止水進入,並且問道:
  「是否還有比丘在精舍裡?」
  「沒有!」
  「還有一人!」佛陀說,並要人去請周利槃特來。
  當被差遣的人抵達精舍時,不只看到一位比丘,而有很多一模一樣的比丘,這些比丘都是具有神通的周利槃特創造出來的。被差遣的人感到困惑,就回去報告這件事,卻又被差遣回精舍,要他向那些比丘說:「佛陀召喚名叫周利槃特的比丘。」但當他照做時,很多聲音回答道:「我就是周利槃特!」他迷糊了,只好又回去,但又再次被差遣回精舍,這次要他一把抓住第一個回答「我是周利槃特」的比丘,結果當他抓住第一位回答的比丘時,其他的比丘都消失了。周利槃特比丘就跟隨他到名醫耆域家。供養之後,周利槃特在佛陀的授意之下,信心十足地講經說法。
  後來,周利槃特的事被比丘們無意間提起,佛陀就說:信心堅定、努力精進的人都必定會證得阿羅漢果。

註1「沙洲」:較高的陸地,可以避免洪水的患難,智者證得阿羅漢果,就等於為自己建立較高的安全陸地,而不會陷溺於五欲、邪見、愛欲和無明之中。

註2:讀者應注意,周利槃特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證得阿羅漢,他已經準備很多世了。佛陀只是幫助他除掉剩餘的污垢,解脫無明所造成的煩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unday, 19 February 2012

富翁的聲音

精進、正念現前、舉止清靜、善於分辨善惡法、
克己、生活如法、不放逸的人,
名譽隨之提升。(偈24)
  王舍城有一年發生瘟疫。城裡一位銀行家、他的妻子和所有的家人,除了一位年輕的兒子之外全都罹難。臨終之際,這對夫妻告訴年輕的兒子─坎拔高沙卡趕快離開故鄉,等瘟疫結束後再回來。他們並且告訴他,已經把一些有價值的財產埋藏在某個地點。這年輕的兒子就照父母的話,遠離家鄉。後來,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他才返回家鄉。
  回鄉之後,城裡居然沒有人認識他。他接著到父母埋藏財產的地點,發現一切保藏良好。但是他想,如果把所有財產挖掘出來,城裡的人可能會認為,這窮小子一定透過什麼非法的手段致富,而向國王報告,其結果就是他的財產會被沒收。所以他不想挖出這些財產,而另外找工作維持生活。他找到的工作是在清晨叫醒大家,並且大聲通知城裡的人該是準備食物、馬車、套牛軛等工作的時間了。這種工作在沒有時鐘的年代絕對需要。
 有一天,頻婆裟羅王聽見他的聲音,由於國王善於從人的聲音去判斷人的個性,就說:「發出這聲音的人有大批的財產。」這時候一位侍女聽到國王的評論,就派人去調查這件事。得到回報後,侍女向國王說,這個人只是個傭工而已。但往後的兩天,國王仍然堅持他的看法,而調查的結果仍舊一樣。這侍女因此覺得事情一定有蹊蹺,就向國王請求,親自去調查。
  侍女就和她的女兒偽裝成農人,然後到坎拔高沙卡的家去,並且說她們是出門在外的旅客,希望能借宿。坎拔高沙卡就讓她們在家中過夜。第二天,她們想辦法說服坎拔高沙卡讓她們繼續住下來。而在這期間,國王兩次宣告,在坎拔高沙卡居住的地區要舉行某慶典儀式,當地所有人都要捐獻。坎拔高沙卡身邊沒有足夠的錢,只好被迫去挖掘出部份金幣。當他繳交金幣後,這侍女加以調包,並且把金幣送去給國王。不久,侍女請人傳話給國王,請國王派人來找坎拔高沙卡,叫他去王宮。國王的人馬到達時,坎拔高沙卡勉強跟著他們到王宮,而侍女和女兒卻已先一步回去了。
  在王宮裡,國王要坎拔高沙卡說出實情,國王向他保證,如果無辜,絕對不會受到傷害。坎拔高沙卡承認金幣是他的,而且他是多年前王舍城裡銀行家的兒子。他也說出藏金幣的地點,所有的財富因此被挖掘出來,並且呈送到宮中來,國王就任命坎拔高沙卡擔任他父親的職務─城裡的銀行家。並且把一位女兒許配給他。
  後來,國王帶著坎拔高沙卡,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國王向佛陀說,坎拔高沙卡雖然有錢,卻願意以勞力維持生計,從事最低賤的工作;國王又說自己如何被他感動,而任命他作銀行家。國王接著就向佛陀介紹坎拔高沙卡,佛陀因此趁機說明,具有何種人格特質的人會成功。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15 February 2012

摩醯提利陰謀陷害珊蔓娣皇后

精進是涅槃之道,放逸使人趣向生死輪迴;
精進的人不死(註1),放逸的人如行屍走肉。 (偈21)
智者確實明白以上的道理,所以精進安樂,
並且喜悅聖境(註2)(偈22)
智者堅定、精進禪定(註3)
解脫繫縛(註4),證得無上涅槃(註5)(偈23)
  姍蔓娣皇后有很多服侍她的侍女,其中一位名字叫做久壽多羅,她的職責是每天為皇后向花匠蘇曼那購買花。有一天,她在蘇曼那的家裡聽聞佛陀說法,由於過去世的修持,她立刻證得初果。回到皇宮之後,她就向皇后和其它侍女轉述佛陀的說法。她們也因此對佛法有所了解。從那天起,她不用再做其它重大的工作,皇后也待她如師亦母。她非常聰穎,能夠把聽聞過的佛陀說法,再轉述給皇后和其它侍女聽,也因此,後來她確實理解佛法。
  皇后和她的侍女很想當面頂禮佛陀,但害怕國王會反對,只好在佛陀經過皇宮到其她信徒的家時,透過皇宮建築的孔洞悄悄的行注目禮。
  摩醯提利是國王另一位出身婆羅門的妻妾。她的父親曾經認為佛陀是唯一值得女兒托付終身的人,所以就向佛陀提及婚配之事,但佛陀加以婉拒,佛陀說:「即使看見天魔波旬最漂亮的三位女兒─渴愛、不樂、貪欲 (註6),我都不動心了。畢竟,色身都是污穢的,有什麼值得貪戀呢?」佛陀所以如此回答,是因為知道這對婆羅門夫婦當天就可以證得三果(不還果)。這對夫婦聽完佛陀的話後,果真領悟美麗的無常,而當下證得三果。他們把女兒交付給她的叔叔,而雙雙出家修行。後來,兩人也都證得阿羅漢果。但摩醯提利因為對自己的美貌非常自負,而認為佛陀的話是一種侮辱,她內心痛苦、難堪,發誓要找機會報仇。
  後來,她的叔叔把她獻給優填王,使她成為國王的妻妾之一。當她知道佛陀正在憍賞彌城內,也知道皇后和侍女透過居室的孔洞向佛陀敬禮時,她決定展開報復的行動,同時一併要傷害皇后和皇后的侍女。她向國王進纔言,說皇后和侍女在房子牆壁挖洞,而且對國王不忠實。國王就親自去檢查皇后居住的房子,而看見這些孔洞,但當他明白其中原委後,並不生氣。
  雖然如此,她繼續向國王誹謗皇后對國王不忠實,並且說皇后企圖殺害國王。有一 次,她知道國王帶著琵琶要到皇后的房子住幾天,就把一隻蛇藏在國王的琵琶中,並且用花把琵琶的孔遮蓋起來。然後她告訴國王說,她有不祥的預感,十分擔心國王的安危,請國王不要前去皇后的房子,但國王不予理會,她就跟隨國王到皇后的房子,並且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把遮住琵琶孔的花朵拿開,琵琶內的蛇就跑到皇后的床上,並且蜷起身子,嘶嘶作響。國王看見蛇的時候,相信了她的纔言,誤認皇后要害他。國王一時非常憤怒,怒吼著,叫皇后站起來,也叫所有的侍女都站在皇后的身後。然後國王拉弓,將毒箭向皇后等人射去。但皇后等人對國王的舉止毫無懼意,只默默地流露慈悲的眼光,所以雖然國王善於射箭,卻未射中任何人。國王目睹這奇蹟時,明白皇后是無辜的,就恩准皇后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到宮中來化緣、說法。
  摩醯提利看見自己所有的陰謀都失敗了,於是擬定最後一項萬無一失的陰謀。她派人送口信給她的叔叔,要他縱火燒皇后居住的房子。她叔叔遵照她的話做,但房子內的皇后和侍女由於有很好的修持,所以雖然在危難的時刻,仍然繼續禪坐。因此、在房子完全倒塌之前,有人證得二果,其他人的修行也有進步。
  當國王接到報告趕來時,已經太遲了。國王心中懷疑這是摩醯提利慫恿的結果,但他不動聲色,反而說:「皇后在世時,我一直警覺在心、提心吊膽,害怕遭了她的毒手。現在我可寬心了!會是誰做了這件好事呢?一定是深愛我的人做的。」聽完國王這一番話時,愚蠢的摩醯提利馬上接口說,是她要她叔叔縱火燒死皇后的。國王聽她招認了,佯裝非常高興,告訴她,他要大大賞賜她和她的所有親戚。但當她們興高彩烈地抵達皇宮時,卻全部與摩醯提利一起被捕並且在皇宮的廣場上被處決。邪惡的摩醯提利終於因為陷害貞潔的皇后和侍女而受到懲罰。
  佛陀知道這兩件悲慘的事件時說,正念現前、精進的人不死,放逸的人則如行屍走肉。
備註
(註1)「不死」的意思不是說精進的人不會死亡,有生必有死,即使佛陀和阿羅漢也不例外。不死的意思是說精進的人證得涅槃,不在生死輪迴,所以不死;放逸的人不知作善行,所以生死輪迴不斷。
(註2)「聖境」指的是三十七道品和九種殊勝。
(註3)此處的「禪定」包含止與觀。
(註4)此處的「繫縛」指四種煩惱:貪愛、生、邪見和無明。
(註5)「涅槃」─佛教徒的最高理想,涅槃不是一般人所誤以為的斷見或一切虛無的境界。事實上,涅槃是永恆、不死、超凡的境界,一般言語無法完全表達涅槃的真實義,其字面的意義是遠離愛欲。涅槃是今生就可以證得的出世間境界,也可以解釋成所有愛欲止息的境界。涅槃不是一切虛無的意思,它肇因於究竟滌除愛欲而達到究竟解脫的喜悅境界。就形上學而言,涅槃指所有苦痛的止息。就心理學而言,涅槃是棄除自我觀。就道德(倫理)學而言,是三毒(貪、瞋、癡)的滌除。
(註6)Tanha, Arati 和 Raga 三者皆魔女。參考佛光阿含經,雜阿含經第1979頁註。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unday, 12 February 2012

知識不等於證悟

雖然經常誦唸經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
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不能得到清淨行的法益。

經文背誦雖不多,但確實奉行,滅除貪、瞋、癡,
如實知見,內心清淨,生生世世不再執著的人,
真正得到清淨行的法益。
  有兩位出身高貴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之一精通三藏,嫻熟於唱誦並弘揚經文。他教導眾多比丘,而成為十八個比丘團體的指導老師。另一位比丘則在熱切精進的修行之後,證得阿羅漢果,並且透過止觀的禪修而證得卓越的能力。
  有一次,證阿羅漢果的比丘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時,這兩位比丘碰面了。精通三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反而輕視他的朋友,認為這老比丘對神聖的經藏所知不多,因此決定盤問他幾個經藏的問題,佛陀知道他這種不友善的居心,也知道他一定會自取其辱。
  所以,佛陀出於慈悲心就去探視兩人,以避免熟悉經藏的比丘取笑他的朋友。佛陀並且親自提出問題,他問熟悉經藏的比丘有關禪那和道果(透過禪修而得到的高級境界),熟悉經藏的比丘無法作答,因為他只知道教導別人,自己卻不親自修行。另一位比丘由於精進奉行佛法,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所以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佛陀因此贊歎阿羅漢比丘,而對熟悉經藏的比丘不讚一詞。
  其他比丘不明白為何佛陀大力稱讚證得阿羅漢果的老比丘,卻沒稱讚他們的指導老師,佛陀向他們解釋說,熟悉三藏但不知奉行的比丘,像牧牛人,只為牧牛而獲得工資,而親自奉行佛法的比丘,就像牛主人一樣,享受牛的五種生產品,所以說,熟悉三藏的比丘只得到學生對他的服務,沒有修行聖果的益處。而阿羅漢比丘雖然懂得不多,只能背誦一些經文,但清清楚楚地明白其中的精義。並且精進修行,克服了貪、瞋、癡,他的內心完全沒有精神的煩惱,對今生與來世沒有任何的執著,所以他真正獲得修行的聖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Wednesday, 8 February 2012

年輕女孩的成就

 

今生快樂,來生快樂,造作善業的人今生與來世都快樂;
「我已經造下善業!」的念頭使他們喜悅不已;
往生善趣時,他們更喜悅。
  舍衛城的給孤獨長者和毘舍佉兩人都是佛教徒,也固定在家裡供養眾多比丘。毘舍佉家的供養由她的孫女負責,而給孤獨長者家則首先由長女,接著由次女,最後由最小的女兒修摩那戴葳負責。明白佛法的長女和次女結婚之後都住到夫家去了,所以剩下修摩那戴葳在家負責布施的工作。
  後來,修摩那戴葳病在旦夕的時候想要見父親,他父親來的時候,她稱呼父親為“弟弟”之後立刻逝世。她的稱呼使她的父親困惑不安,以為她的女兒在臨終時正念沒有現前,所以,他就去找佛陀,向佛陀報告這件事。佛陀說,修摩那戴葳臨終時,意識清楚,而且正念現前 。
  佛陀說修摩那戴葳稱呼父親為弟弟是正確的,因為她的修行層次比父親高,她已經證得二果,而父親只證得初果。佛陀並且向給孤獨長者說,修摩那戴葳已經往生兜率天了。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unday, 5 February 2012

提婆達多悲慘的命運

今生受苦,來世也受苦,造作惡業的人今生與來世都受苦;
「我已經造下惡業!」的念頭使他(她)們受苦;
往生到惡趣時,受更大的苦。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表弟。有一次他和佛陀一起停留在憍賞彌,那時候,提婆達多認為佛陀受到太多的尊敬、榮耀和供養,因此嫉妒佛陀,而企圖領導僧團。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說法時,他向佛陀提出一個自私的意見,他認為佛陀日漸衰老,所以應該把領導僧團的責任交給他。佛陀予以拒絕,並且告誡他,說他不配擔當這重責大任。佛陀也要求僧伽對他的傲慢加以懲戒,並公開宣告 (註1)
  提婆達多憤憤不平,發誓報復。他因此三次迫害佛陀:
第一次僱請弓箭手企圖殺害佛陀;第二次在靈鷲山上,滾落大石,企圖砸死佛陀;最後一次則利用醉象那拉吉利供擊佛陀。但第一次的刺客不僅沒有刺殺佛陀,反而成為佛陀的弟子;第二次的大石只碰傷佛陀的腳姆指而已;最後一次的大象衝向佛陀時,為佛陀的慈悲所馴服了。
  三次陰謀都失敗後,提婆達多改變他的策略,他慫恿一些剛出家的比丘離開僧團,跟隨他到象頂山去另立門戶,但是後來,大部份的比丘在舍利弗和大目犍連的勸告之下,都自動回到佛陀的身邊,並在佛陀的指導下修行。
  後來,提婆達多病了九個月,有一天,他要求弟子護送他回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懺悔過去的罪行。
  當提婆達多到了祇樹給孤獨園外的水塘時,因為口渴地很想喝水,他的弟子就將他放在水塘邊,前去取水。這時,提婆達多想起身,用雙腳踩在地面,沒想到卻立即陷入地中,悲慘而死。由於過去的罪行,提婆達多竟然沒有機會再見佛陀最後一面。他死後,墮落到悲慘、痛苦的境界,以償還所有的罪行 (註2)
備註
(1) 僧伽公開宣告,某一出家眾觸犯僧伽戒律,所以自今以後,其一切言行純屬其個人行為,與佛、法、僧伽文全無關。
(2) 經過無數長時間(劫)的償還,提婆達多有一天會往生為辟支佛,這是因為他在違背戒律之前曾經證得某一程度的修行境界。在輪迴中,即使地獄和天界的境界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只有涅槃是究竟永恆的。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