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September 2011

欲食半餅喻

  從前有個窮苦的工人,每天到高山上砍柴,每天砍柴所得的代價,勉強維持他最起碼的生活。有一天,窮人因為工作超時的緣故,肚子餓了。於是他立刻回家,將賣柴所得的錢,買了七隻燒餅,當做這一天的晚餐。當他吃完六隻半個餅時,發現到自己的肚子已經飽了。這一下可使他十分惋惜,一個人生悶氣的坐在地上嘆息。鄰人們以為他受了什麼人的欺侮,或者又遭受到什麼不幸的事情,於是問道:
  「你發生了什麼事嗎?為什麼這樣沮喪、嘆息!」
  「我沮喪的事情,你們那能知道?」窮人有點不高興的樣子,說話的語氣裡充滿了怨歎!
  「我們是你的鄰居呀,怎能不關懷呢?」對於窮人怨歎的回答,鄰居們仍很親切的問道:「你為什麼不把你懊喪的事情,告訴我們呢?」
  「告訴你們吧!我很愚蠢。」窮人突然喪氣的這樣回答。
  「但我們都覺得你很勤勞,很有智慧,你為什麼說自己愚蠢呢?」鄰人們感到他講的話莫明其妙,只好隨口恭維他幾句,且看他又說些什麼。
  「事要從頭說起。」窮人站起來,舉起手裡僅剩的半塊餅說:「今天我覺得肚子很餓,特別花了一整天的所得,買了七個燒餅。可是吃完了六個餅之後,第七個餅才吃到一半,肚子已經飽了!早知道這半個餅能使我吃飽,那前面吃掉的那六個餅,豈不是平白浪費了麼?」
  鄰人聽了他的解釋,祇笑不語,而窮人仍氣憤不已的說:
  「這六個餅對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財產啊!無辜的損失了六個餅,這不是浪費麼?我真該死呵!」說著便用自己的拳頭,打自己的頭,拔自己的頭髮,最後還忿忿地說:
  「我為什麼不先吃這半個能吃飽的餅呢?這不是最大的愚蠢嗎?」
  凡夫之人,顛倒夢想,認為富貴榮華,乃是人生長遠的歡樂之源,故執著在追求富貴,獲得後又想守住,失去時便苦惱不已;卻不知世間富貴,如朝露風霜,夢幻泡影,那能長久呢?這不就像愚蠢的窮人,執著這「半餅」的可笑行為嗎?
「譬如有人。因其飢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本以來常無有樂。然其癡倒橫生樂想。如彼癡人於半番餅生於飽想。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夫富貴者求時甚苦。既獲得已守護亦苦。後還失之憂念復苦。於三時中都無有樂。猶如衣食遮故名樂。於辛苦中橫生樂想。諸佛說言。三界無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橫生樂想」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Sunday, 25 September 2011

貧人燒衣

  做大生意的人,常常冒險投資,做大筆生意,希望賺大筆錢,當然,有的人冒險會成功,但有的人冒險,卻連自己投資的本錢也賠掉了。
  成功的人歡欣歌舞,高興得連飲食睡眠都忘掉了;而失敗的人,只能垂頭喪氣的歸諸命運的安排了。
  冒險投資,會有一半成功的機會,但有的人投資,好像買美麗的晚霞,看來絢麗燦爛;但轉眼成空。你看,有誰能將晚霞買為自己所有呢?
  以有價值的東西,換取渺茫的事物,這那裡是聰明人的行為?
  古早以前,有一個生活非常貧困的窮人;他工作甚為勤勞,平常為人家做苦工,出了很多力,流了很多汗,但祇能得到很少很少的錢,除了勉強維持三餐,要想添一件衣服,那真是比螞蟻爬高山還難,不過,他不埋怨現實,他祇是勤勞的工作,久了,他也做了幾件粗布衣服,遮身禦寒。
  人活在世間,不論貧富老少,沒有不活動的,而不管是怎樣的活動,總是一樣的用體力和腦力;比方:窮人將體力用之於正常工作,換得生活的所需:富人將體力花之於遊蕩,追求自己的快樂,窮與富的活動雖然不同,但一樣要消耗體力。
  這個窮人很想得開,放得下,從早到晚,心甘情願的做苦工,有人問他:
  「你這樣整天工作,不覺得辛苦嗎?」
  「這有什麼辛苦?富人不也和我一樣活動,我也不過活動而已。」窮苦的人回答:「你曾看到整天躺著不動的人嗎?」
  「除了死人,活人怎能不活動呢?」
  「活動難道就是辛苦嗎?」
  這個問話的人只好默認,不開口了。
  說實在話,窮人的回答是很合理的,他在物欲泛濫的人類世界,能如此的安分守己,他認為辛勞的工作,就是人們應有的活動,不怨天尤人,因此,他在苦難的日子裡,倒也感到平安幸福,誰能像他這樣滿足呢?
  但人總是有願望的,有時安於現實,有時也會產生新的希望,希望是一切人擁有的財寶,這個窮人本來沒有任何非分的想法--美麗的希望,可是有一天,他忽然遇到一位高年遠親,這個遠親對他過去的家世,知道得十分清楚。於是很為惋惜的對他說:
  「你現在為何穿此粗衣?」
  「這有什麼關係?」窮人很不以為然的說:「粗布與綾羅有什麼不同?」
   「在此世間,有著很大的不同!」高年的遠親說。
   「願聞其詳.」窮人要求遠親說詳細點。
  「說句實在話,你是貴族的後裔,你有高貴的身份,怎能被粗陋的蔽衣,破壞你本有的高貴呢?」
  「那要怎樣?」
  「很簡單,換掉粗蔽的衣服!」高年遠親,如此斬釘截鐵的說。
  「像我這樣,那有力量做一套高貴的衣服?這不是為難自己麼?」窮人老老實實的說。
  「你知道嗎?世間的衣服,任你做什麼高貴的質料,都是粗蔽的。」這位遠親故作神秘的說:「唯有神賜給你的衣服,才是殊勝的最上妙衣!」
  「神與我毫無關係,怎會賜我衣服?」
  「你是尊貴的婆羅門族,你是神的親生兒女,神又怎能不特別照顧你呢?」這位高年遠親,頗為認真的告訴窮人與神的親密的關係。
  這位高年遠親的話,終於使安分守己的窮人,產生了新的希望,使他對眼前的粗布衣服,穿在身上,好像也有些不光彩的感覺了,這大概是埋在內心的欲望抬頭了吧,於是他現在反而請求似的對遠親說:「我什麼都不懂,一切請你指教!」
  「只要你肯聽我的話,燒掉眼前身上粗蔽的服裝。」高年遠親說:「不過-」
  「不過怎樣?」窮人看到這位遠親欲言又止的神態,心裡有些著急了:「你為什麼不說清楚?我一定照你的話做就是了。」
  「那很好!」這位高年遠親,終於肯定的下結論了,他很有把握的說;「只要你在燒衣服的時候,一面對著火至誠的祈禱,一面耐心的等待,嚴後,就會在你燒衣的地方,會有最殊勝的上妙衣服出現的。」
  窮人先是有點懷疑,但他安分守己的心,到底被欲望動搖了,於是他把眼前僅有的粗布衣服,照著這位遠親的意思,放在火上燒了,在燒的時候,他很至誠的對著火祈禱說:
  「神呀!祈求你的慈悲,賜我上妙的衣服吧!我是你的後裔,神呀,慈悲吧!」
  他一方面虔誠的祈禱,一方面照著遠親的吩咐,耐心的等待,當衣服焚成了灰燼,火也熄滅了,風吹散了被焚燒衣服的灰。
  他看著燒衣的地方,一直耐心的等待,等待,再等待,並沒有任何殊勝的衣服出現,最後,這個地方已經長了青草,他才後悔的嘆息說:
  「我為什麼這樣愚癡呢?要把所有的衣服燒掉,而去相信渺不可知的神的賜與!」
  粗布衣服,是喻現實苦難的人身,衣服雖是粗劣,但也做了很多苦工才能做起來,也就是說:現實的人生雖苦,也是過去上中修諸善法的成果,所謂苦難的人身,也還是得來不易。佛說:人身難得,就是這道理呀!你現在將眼前苦難的人身,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希望上升天國,那不像窮人燒去了粗劣的衣服嗎?要知道: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昔有一人。貧窮困乏。與他客作得麤褐衣而被著之。有人見之而語之言。汝種姓端正貴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我今教汝當使汝得上妙衣服。當隨我語終不欺汝。貧人歡喜敬從其言。其人即便在前然火。語貧人言。今可脫此麤褐衣著於火中。於此燒處當使汝得上妙欽服。貧人即便脫著火中。既燒之後於此火處求覓欽服都無所得。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過去身修諸善法得此人身。應當保護進德修業。乃為外道邪惡妖女之所欺誑。汝今當信我語修諸苦行。投巖赴火捨是身已。當生梵天長受快樂。便用其語即捨身命。身死之後墮於地獄備受諸苦。既失人身空無所獲。如彼貧人亦復如是」(貧人燒麤褐衣喻)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Wednesday, 21 September 2011

費重利輕

  蚊蟲,是最令人討厭的,有人為了撲打叮在頭上的一隻蚊蟲,竟用了很大的力量。結果,蚊蟲飛了,自己白白地被挨了一巴掌,這就叫做所虧者大,所得者無。
  不管怎樣慷慨的人,當他一上了賭場,便會一錢必爭,因此,有的幾個好朋友在賭場上,為了很少的錢,爭得面紅耳赤,最後,甚至大打出手,這就叫做所失者大,所得者少了。
  世間之人,不管做人做事,到處都可看出這樣的例子。
  佛曾舉過這樣譬喻說:
  一個手藝高強的雕刻家,他很希望自己能雕刻出一個精細的作品。但他認為好的雕刻,必須要能找到好的玉石,若品質低劣的玉石,刻上精美的作品,不但不相配,而且也很容易損壞。因此,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理想,不惜花費精力,深入寶山,選擇了一座山頭,鑿開了一塊很大很大的石塊,前後花費了五年時光,他在鑿石時期,曾鑿斷了一只手指,有人問他:
  「妳的手指鑿斷了,痛苦嗎?」
  「做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又怎能沒有犧牲的精神?」這位高明的藝術家,很是慷慨激昂的說:「世間那一樣事情的成功,不經過無限的艱苦?我為了藝術,損失了一只手指,又能算什麼?」
  他真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說話的口氣很是不平凡。的確,從他鑿石的行為表現來看,就已經使人五體投地的敬佩了。
  這位雕刻家花了五年的時間,好不容易鑿開了一塊大石;也花了很多人力,才把大石運到自己的雕刻廠。他天天到廠地工作,整天地忙著雕刻。就這樣又經過了好幾年,偌大石頭,他耐心的天天削,終於被他削小了,削小到好像一個小孩子的拳頭。實際上這幾年來,他並沒有雕刻,祇是忙碌的削石頭罷了。有人看到他將偌大的大石,削成了這麼一小塊,心裡甚是奇怪。因此,便這樣問他:
  「你為什麼要把那樣大的大石,花了那麼久的工夫,去削得這樣小呢?」
  「因為我只要一隻小牛啊!」雕刻家若無其事的答說:「雕一隻小牛,有這麼大的石塊足夠了」
  「既然只要做一隻小牛,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精力?去鑿開那樣大的石頭呢?」這位閒人,有點不識時務的管起閒事來了:「況且你又把大石削成這樣小,這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麼?」
  「你懂得什麼?」雕刻家對這位閒人甚為不高興的說:「凡是一樣雕刻,花去的代價越多,其價值也越大。凡是一樣高貴精美的藝術品,總是從很大的東西裡面慢慢練成的,此所謂物體的精華。你看!手指大的鑽石,誰知道要開鑿多少石頭才能得到?我打算雕刻的這頭小牛,總比鑽石的體積大吧,我才花用了一塊大石,你那裡能了解藝術的價值呢?」
  問的人,聽到這位雕刻家的言論,雖然心裡不是味道,但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再去駁問他了。
  最後,這位自命手藝高強的雕刻家,雕刻了一頭小小的玩具牛,他很得意自己的精心傑作說:
  「世間還有什麼能比得上我這頭小牛的精美呢?」
  這不是用力甚大,所獲甚輕嗎?可是對這位愚迷的雕刻家,又能說什麼呢?
  鑿大石者,是譬喻多年勤勞讀書克苦求學的人。他求學問既然花去那樣大的代價,現在卻用求得的學問,去追求世間小小的利養,這不像用大石雕小牛麼?誰說這不是愚蠢的行為呢?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經歷日月作小戲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輕。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磨大石者喻於學問精勤勞苦。作小牛者喻於名聞互相是非。夫為學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識。宜應履行遠求勝果。方求名譽憍慢貢高。增長過患」(磨大石喻)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Sunday, 18 September 2011

估客駝屍

  世間的人遇到大災難時,總是保護一向貴的物品,丟棄平常低賤的東西,比方:當你遇到了嚴重的災難,為了保存生命,寧願捨掉手足,決不願喪失寶貴的生命,可是世間竟有相反的事情發生,那就像為了保護低賤的瓦石,寧願捨掉高貴的黃金,這不是可笑的愚迷麼?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一個經商的人,帶著兩個年輕的兒子,和一頭馱了很多貴重貨物的駱駝,打算到很遠的城市去做一筆生意。
  這是一個安靜明朗的早晨;旭陽的光輝普照大地,小鳥在青青的樹叢裡歌唱,和風在地面上輕輕地撫摩著嫩綠的花草,這不是一個最好的春晨麼?
  春天,萬象更新,草木欣欣向榮,象徵著事業的開始,他們父子三人選擇了如此美好的春晨出門,除了含有吉利的意味,還有春天正是出門旅行的好季節。
  他們父子三人,牽著駱駝,在春光明媚的田野間前進,他們經過了農人們耕耘的呢上,嗅到泥上裡散發出來的芬芳,他們看到將褲管捲得高高的農夫,正在田間辛勞的耕忙,這位商人感慨的對兩個兒子說:
  「世間那一種事業的成功,不是經過千辛萬苦?你們看:農人們春天若不辛勞的耕耘,秋天那會有豐盛的收穫?」
  「爸,」年輕的長子說:「我們這次出門經商,不也像農人春季的耕種嗎?若不經過遙遠旅途的奔走,最後又怎能賺得優厚的利潤?」
  商人點點頭,表示同意兒子的看法。
  他們經過了田野,穿過了青青的叢林,現在要開始爬山了,算算日子,他們在路上已經渡過了五天。今天開始爬山,若能翻過了這座高山,便已到做生意的最後終點了,可是,真是不幸,當他們還在爬山的時候,沒有想到:馱載貨物的駱駝,忽然倒在山路上死了,這使他們感到無限的為難。
  潑進泥沙的水,沒有辦法收回來;倒斃的駱駝,又怎能使牠復活呢?
  他們父子三人,祇能呆坐著嘆息,卻想不出一個比較妥當的辦法處理善後。
  「爸爸,駱駝死了,我們難道就這樣永遠地呆坐在這裡嘆息麼?」年輕的次子,看到父親沒有動靜,不耐煩的發問了。
  這位做父親的商人,到底年紀大了,有些做事的經驗,聽到年輕的孩子一問,他的靈感來了,立刻拿定主張指揮說:
  「確實,我們不能永遠地呆坐著,我們應該先將駱駝身上的貨物卸下來。」
  兩個年輕的孩子,很是聽話,立刻卸下了駱駝身上的種種細軟珍寶,忙得甚是起勁,當他們剛把貨物放好時,做父親的又指揮說:
   「駱駝既然死了,現在就剝下牠的皮吧。」
  兩位青年也照著父親的話做了,做父親的人,心裡暗暗想:既然貨物不能拿到市場去賣,我只好先回家再準備一頭載貨的駱駝了,他想完了之後,便對兩個年輕的兒子囑咐說:
  「現在我回家再牽一頭駱駝來,你們好好地於此看守細軟寶物,特別是剛剛剝下來的駱駝皮,你們要小心的看顧,莫使損壞。」
  商主吩咐了一番之後,自己便下山了,當他離開的第二天,未想到竟又下起大雨來,兩個年輕人,見落大雨,一時便失去了主意:不過,他們還牢牢地記得,父親臨行時的吩咐:
  「……特別是駱駝皮,你們要小心的看顧。」
  他們為了保護駱駝皮,就將最高貴最值錢的細軟白毛氈,蓋覆在低賤的駱駝皮上,那知道大雨陸續地下了好幾天。結果,最好的白毛氈被雨損壞了,而毛氈蓋覆的駱駝皮也腐爛掉,這不是不幸的後果麼?
  修道之人,仁慈愛物,不傷害一切眾生的生命,此種崇高的仁慈,就像高貴無比的白毛氈。而駱駝皮,就像修行人的一般善行。現在雨水損壞了毛氈,腐爛了駝皮,此即學道之人被無知的放逸,損壞了高上的仁慈心,也破壞了一般普通的善行,這不是很愚癡麼?
「譬如估客遊行商賈。會於路中而駝卒死。駝上所載多有珍寶。細軟上圭種種雜物。駝既死已即剝其皮。商主捨行坐二弟子而語之言。好看駝皮莫使濕爛。其後天雨二人頑嚚盡以好圭覆此皮。上圭盡爛壞皮圭之價理自懸殊。以愚癡故以圭覆皮。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其不殺者喻於白圭。其駝皮者即喻財貨。天雨濕爛喻於放逸敗壞善行。不殺戒者即佛法身最上妙因。然不能修。但以財貨造諸塔廟供養眾僧。捨根取末不求其本。漂浪五道莫能自出。是故行者應當精心持不殺戒」(估客駝死喻)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Friday, 16 September 2011

坦誠無欺

  很久以前,有一個禿頭的人,對自己患的禿頭症,實在感到無邊的苦惱。在嚴寒的冬天時,雖然多穿些衣服,身上就不覺得冷了,可是自己的頭,不管戴上如何厚重的帽子,仍是感到怕冷;到了炎熱的夏天時,身上換了單薄的衣服,就沒有熱惱的感覺了,可是自己的頭,雖然脫去了帽子,仍感到熱惱難當。更傷透腦筋的是:夏日中,有虻(一種比蒼蠅還大的蠅)會叮他的頭;夏夜裡,有蚊蟲會吸他頭上的血,弄得他日夜苦惱不安;有時候,他挨受不了蚊虻的苦惱,自己真想結束這苦惱的人生,不過,他曾聽說過:如果在這個世間做人,若有難受的苦惱,就算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樣是不能離苦得樂;既然到了其他世界也不能解決眼前的苦惱,又何必自殺呢?他想想,也只好慢慢地忍受下去。
  有一天,遇上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便向他訴說自己的苦惱,請他幫忙介紹一位能幹的醫生,朋友告訴他說:
  「離這裡不到廿里路的地方,有一個熱鬧的城市,在靠近城東門的一家診所裡,有位非常高明的大夫,什麼疑難雜症,一經他診治之後,莫不妙手回春,你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禿頭聽到朋友的介紹,感到無限的喜悅,於是根據消息,找到了這家診所,也見到了那位高明的醫生。不過,當禿頭向醫生說出自己的來意時,這位醫生摘下自己的帽子,指著自己的頭問道:「你看到我的頭了嗎?」(原來他也是個禿頭)
  「看到了。」
  「是不是和你一樣?」
  「是的。」
  「既然我不能醫好自己的頭,你的禿頭症,我又怎麼為你醫呢?」
  這位高明的醫生,對任何病人,都表現出一片真誠,能醫治的病症,會真心的為人醫治;不能醫治的病痛,也決不用實驗的方法耽誤病情;像他不能醫治禿頭,就老老實實暴露出自身的真相,這真是誠實無欺的人呀!
  婆羅門之類的教徒有可能這麼誠實嗎?若他們自己都不能解脫生死苦惱時,卻教導眾生脫離生死的法門,不就變成妄語欺人嗎?
「昔有一人。頭上無毛。冬則大寒夏則患熱。兼為蚊虻之所唼食。晝夜受惱。甚以為苦。有一醫師多諸方術。時彼禿人往至其所語其醫言。唯願大師為我治之。時彼醫師亦復頭禿。即便脫帽示之而語之言。我亦患之以為痛苦。若令我治能得差者。應先自治以除其患。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老病死之所侵惱。欲求長生不死之處。聞有沙門婆羅門等世之良醫善療眾患。便往其所而語之言。唯願為我除此無常生死之患。常處安樂長存不變。時婆羅門等即便報言。我亦患此無常生老病死。種種求覓長存之處終不能得。今我若能使汝得者。我亦應先自得。令汝亦得。如彼患禿之人徒自疲勞不能得差」(治禿喻)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Wednesday, 14 September 2011

枉費稻穀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見他屋舍墻壁塗治。其地平正清淨甚好。便問之言。用何和塗得如是好。主人答言。用稻穀矚水浸令熟和泥塗壁故得如是。愚人即便而作念言。若純以稻矚不如合稻而用作之。壁可白淨泥始平好。便用稻穀和泥用塗其壁望得平正。返更高下。壁都劈裂。虛棄稻穀都無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凡夫之人亦復如是。聞聖人說法修行諸善。捨此身已可得生天及以解脫。便自殺身望得生天及以解脫。徒自虛喪空無所獲。如彼愚人」(見他人塗舍喻)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喜歡走東到西的觀遊,有一天,他到了一位朋友家裡,很久不見的老朋友,現在忽然見了面,真是感到無限的歡喜,於是主人不勝興奮的說:
  「見到你我真高興,你知道嗎?我們差不多十來年不見啦!」
  「可不是,」這位喜愛在外觀遊的朋友說:
  「我們離開很遠,平常又彼忙,見面的機會自然很難了;今天若我不來,真不知那一年才能見面哩!」
  主人萬分歡喜的說:
  「我們見面非常不容易,這一次有機會相見,應該要痛痛快快的歡慶一番,才不辜負我們這一次難得的聚會,你說是嗎?」
  於是他們歡暢約互談往事,從十多年來各人發展的情況,談到發展的成果,那位到處觀遊的朋友說:
  「你這十多年來,實在發展得很快呀,你看:這座美麗光輝的屋子,不是你好成績的證明?」
  「住屋,外表看來雖美,但實際上是一座空殼,」主人謙虛的說:
  「空殼;那能算是發展的成績?」
  「人是永遠向上進的,你不能滿足眼前的成績,是每個人的心理現象:不過,我很欣賞你這座美麗的屋子,尤其屋外的牆壁,那樣整齊光滑,而潔淨美觀,實在令人羨慕!」
  這位出外觀遊的朋友,看看牆壁的整潔,不勝羨慕的問道:
  「你能告訴我粉刷牆壁的材料麼?」
  「這有什麼不可以呢?」主人豪爽的告訴他說:
  「我是用稻穀磨成的粉,再加上粘性的泥土,用水攪拌成熟,然後粉刷到牆上,牆便成為光滑平整的樣子了。」
  「這不很簡單麼?」
  「是的,」主人說:
  「摻和的材料,不止是簡單,而且也非常平凡,任何人,都可以此平凡的材料,使自己的牆壁生輝。」
  這位喜愛出門觀遊的朋友,心裡歡喜得不住的點頭。地想:我應該同去也將自己的住屋粉刷一番才對。
  他回家了,同家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準備刷牆,當他正在準備的時候,忽然像開悟似的自語說:
  「將稻穀磨成粉,已經損壞了稻穀的本質,那裡還是精純的原料?如果,將完好的稻穀和以泥土,粉刷到牆上,豈不是更好嗎?」
  他想到了這件事,認為這是非常進步的改良,自己一陣歡喜,帶著幾分驕傲的自語說:「我粉刷牆壁的質料,比我朋友的精純,將來粉刷出來的牆壁,也一定比朋友的牆壁光輝美觀,這不是青勝於藍,冰寒於水嗎?」
  他越想越高興,越想越滿意,於是他真的照著自己的想法做了,可是當他粉刷到牆上之後,不但見不到光滑平整,反而將原來的牆壁,弄得粗糙難看,疙裡疙答,而且很快的,就開始破裂剝蝕,這真是他沒有想到的結果,這不是弄巧成拙麼?
  有些外道,聞諸聖賢的言語,在生修行善法,將來死後,會得到幸福的果報,或者得到出世的解脫;可是,這些話的意思,經過他們一番思索之後,便得到這樣結論:他們說,人死了既然可以升天,還要花那些無用的工夫修行做什麼?
  於是他們為了早點達到升天的目的,便行自殺,在他們認為自殺才是不走曲折之路的直接升天的捷徑。誰知道他們如此作為,不但不會得到升天,反而徒受自殺的痛苦,造了嚴重的殺罪,這那裡是他們想到的不幸後果?這不像用稻穀粉牆的人麼?不但沒有使牆光滑美觀,反而使原來的牆更醜陋,真是無辜的浪費了稻穀,這那裡是聰明人的打算呢?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Sunday, 11 September 2011

妄殺群牛

  曾有一位小學一年級的男孩,手裡小心奕奕的捧著一盒糖,向旁邊的孩子誇耀的說:
  「我媽媽給我一盒糖。」
  說著他便舉起了糖盒,向他的同伴們炫耀,冷不防被另一個身手敏捷的男孩,搶走了一塊糖,這個捧著糖的孩子,立刻大為震怒,連喊帶跳的將手裡捧著的一盒糖,向地上拼命的一擲,老師替他撿起糖來,他卻說什麼也不要了,這不是純潔裡面隱藏的愚迷嗎?被人家搶走一塊糖,他卻連所有的糖都捨棄了。
  佛陀曾說過一則譬諭,故事中的主角,也像這個孩子一樣。
  從前有個農人,在安靜的農村裡,養了二百五十頭牛。他整天打著主意,希望每頭牛都能長得肥大壯健,成為自己最好的財富,然後自己就能成為村中最有光彩的人。
  他為了理想而奮鬥努力,早起晚睡,非常細心的照顧牛群,甚至照顧到忘了飲食和睡眠。他如此刻苦勤勞的牧牛,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此外,他為了養牛,不惜花錢僱了很多工人,在郊外闢了一塊很大的荒地,種滿了牛愛吃的青草,作為牧放牛群的場所。
  確實,這是一塊最好的牧場,他看看這塊廣大的青青草地,甚為滿意的自語說:
  「我照顧牛群,也算是盡心盡力了。一般人牧牛,為數不過三五隻,而且照顧的方法也很隨便,祇是讓牛在路旁吃些青草;牛,能不能養得肥大健壯,也從不計較;而我飼養的牛既多,而又選擇開闢最好的場地牧養他們,這樣應該會有最好的成績吧!」
  這塊廣大的牧場,除了長滿茂盛的青草,而且還有澄清的池水,清涼的樹蔭。牛群,生存在這樣優美的環境裡,肚子餓了,有足夠的食糧;口渴了,有甘美的飲水:休息的時候,舒舒服服的躺在清涼的樹蔭下。這塊草地,真是牛的天堂呀!沒有想到,一隻兇猛的老虎,從山裡走下來,闖進了這塊優美的天地,牠不會覺得這塊草地的優美,牠祇愛牛做自己的食品。於是牠選擇了一頭又太又肥的牛開始攻擊。牛身雖大,但欠靈活,復無機巧,最後終被兇猛的虎撲殺了。老虎飽餐了一頓,抹抹鬍鬚,便又悄悄地離開了。當時,牧牛主人,發現老虎吞食了一頭牛,他沒想到要設法保護其他牛隻的安全,及猛虎的來處,只是自言自語的望著牛群大發牢騷說:
  「我的牛,應該是完整的二百五十頭!如今被虎噬食去一頭,破壞了牛群的完整;不完整的東西,就像名貴的玉壺上有了裂痕,還有什麼保存的價值呢?」
  他心裡實在不高興,於是在青青的草地上,來回的踱了很久,看著這塊廣大優美的牧場,很是懊悔的問自己:
  「我當初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買牛?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開闢這塊牧場呢?如今牛群不完整了,這一切豈不是都變得毫無意義了嗎?」
  他低頭沉思了片刻,最後,很是用力的說:
  「我決定了,決定放棄這些牛群!」
  於是牧牛主人,將所有牛隻驅趕到陡峭的岩壁,然後,將牛群推下了萬丈深谷。
  出家學佛,受持如來二百五十條淨戒,沒有用心護持,不意毀犯一戒之時,若不思懺悔,反而想:既然完整的具足戒,因毀犯了一條,現在已經不完整了,再來守護其餘的戒,有什麼意義呢?於是他索性把所有的戒也捨了。這不就像牧牛主人,因為一牛被食,反而將所有的牛都殺死一樣嗎?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逐水草隨時餧食。時有一虎噉食一牛。爾時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為。即便驅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盡皆殺之。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受持如來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慚愧清淨懺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為。一切都破無一在者。如彼愚人盡殺群牛無一在者」(殺群牛喻)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Wednesday, 7 September 2011

貪取天眼

 

  貪心,是人類最難醫治的大病,你看:世間誰沒有貪富貴的心呢?而已經得到大富大貴的人,又有幾個人能夠滿足現實?這就是世間有限的富貴,永遠不能滿足人類心底的無限欲望了。
  曾有一則童話,有一個窮苦的孩子,終日東奔西馳,向人乞討;但他卻幸運的遇到一位仙人,仙人見其幼小可憐,很是同情,便用手拿起一塊石頭,對孩子說:
  「這是一塊金子,你拿回去吧!它足夠你一生生活的用度了。」
  仙人說完,用手指點一點石塊,石塊立刻變為燦爛的黃金。但這個窮苦的孩子,卻不要這塊黃金,仙人以為這個孩子沒有貪心,甚是喜悅的問:
  「是嫌黃金少了麼?」
  「不是。」孩子看著仙人的手指出神。
  「那你為什麼不要呢?」仙人奇怪的問。
  「因為黃金有用完的時候。」窮苦的孩子說:
  「我需要你點金的手指!」
  「為什麼要我的手指呢?」仙人不勝驚異。
  「因為我如果有你那只神妙的手指,隨時可以點石成金,那我就永遠不會窮苦了。」
  這雖是一則童話,但卻充滿了令人深省的含義。
  佛陀曾經舉個譬喻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苦修學道的人,住在寂靜的山裡,整天整夜的修行,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終於成為五通仙人。五通,在佛法裡面,雖還沒有得到究竟的果位,但神通妙用,卻已超過了一般眾生,比方:普通人的聽覺,最多不過三五里,可是得到天耳通的仙人,不管多遠的聲音,不管多微細的聲音,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普通人決不能了解他人心裡動念,可是得到他心通的仙人,卻能透視妳的起心動念,能了解你想什麼。普通人出遠門,雖可坐飛機,乘汽車,但你總不能離開交通工具;可是得到神足通的仙人,則能自在飛行於太空,這那裡是一般人想像得到的境界?普通人絕對沒有辦法了解自己過去的事情(精通命相,方可推算到過去未來事;但靈驗的也不多見。)可是得到宿命通的仙人,那就不同了,別人的往事,不但能夠了解,而且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的,普通人不事修行,那有這樣超勝的能力?
  一般人誰也不能了解生從何來,死向何去?可是得到天眼通的仙人,卻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眾生生死的來龍去脈,世間物體,無論多遠的地方,無論多小的東西,得天眼通的仙人,均能清楚的看見,這不是比顯微鏡望遠鏡更微妙的視覺嗎?
  這位五通仙人,因為有天眼通,而能透視地下埋藏的珍寶的事,讓國王聽到了,心裡甚為歡喜,便問自己身邊的群臣說:
  「你們可曾聽說附近山中,有一位得道的五通仙人嗎?」
  「我們早就聽說了。」大臣們一致的同答。
  「聽說五通仙人的眼睛,能夠看到伏藏地下的珍寶,是麼?」國王問。
  「是的。」
  「那我們要怎樣使五通仙人,不到其他的國家去,而永遠住在我們的國家?」
  國王接著說:「如果五通仙人在我們的國家,我們就能得到國土裡埋藏的珍寶了。」
  當時國王身邊,有一位大臣說:
  「我願意到山中去,訪問五通仙人,勸他將神妙的眼睛,永遠留為我們的大王服務。」
  國王很歡喜,立刻對這位大臣說:
  「好吧,那就勞駕了。」
  這位大臣到了山中,卻將五通仙人的眼睛挖出,自以為這樣便永遠得到五通仙人的眼睛了,歸來便歡天喜地的雙手呈上國王說:
  「臣將仙人雙目取來,永遠地留在大王身邊,願大王明察。」
  國王看到這位大臣雙手呈奉的仙人天眼,上面還有血跡,不禁嘆息的說:
  「我之所以要留五通仙人永遠地住於我國,主要的是他有天眼,能透視地下伏藏的珍寶,如今,卿卻毀壞了仙人的眼睛,豈不是損人不利己嗎?」
  這位大臣固屬愚癡,而國王欲留五通仙人,永遠住在自己的國家,其用心不也像窮苦的孩子,要仙人點石成金的手指一樣嗎?
「昔有一人。入山學道得五通仙。天眼徹視能見地中一切伏藏種種珍寶。國王聞之。心大歡喜便語臣言。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寶。有一愚臣輒便往至。挑仙人雙眼持來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國。王語臣言。所以貪得仙人住者。能見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毀眼何所復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見他頭陀苦行山林曠野塚間樹下。修四意止及不淨觀。便強將來於其家中種種供養。毀他善法使道果不成。喪其道眼已失其利空無所獲。如彼愚臣唐毀他目也」(破五通仙眼喻)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Sunday, 4 September 2011

驢毀磁器

「昔有婆羅門師。欲作大會語弟子言。我須瓦器以供會用。汝可為我雇借瓦師詣市覓之。時彼弟子往瓦師家。時有一人。驢負瓦器至市欲賣。須臾之間驢盡破之。還來家中啼哭懊惱。弟子見已而問之言。何以悲歎懊惱如是。其人答言。我為方便勤苦積年始得成器。詣市欲賣。此弊惡驢。須臾之頃盡破我器。是故懊惱。爾時弟子見聞是已歡喜而言。此驢乃是佳物。久時所作須臾能破。我今當買此驢。瓦師歡喜即便賣與。乘來歸家。師問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師將來。用是驢為。弟子答言。此驢勝於瓦師。瓦師久時所作瓦器少時能破。時師語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世間之人亦復如是。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常為損害。終不為益。背恩之人亦復如是」(雇借瓦師喻)
  從前有一位年老尊貴的婆羅門,打算舉行一次聯歡大會,並邀請所有的親友和鄰人來參加。在舉辦前,他慎重的計劃一切,該準備的用品,就得好好地準備,如果到時候缺乏什麼,那就不好了。所以,這位尊貴的婆羅門,將自己所有的徒眾都叫來,擬了一個分配工作的名單,要他們各人依照指示,去準備一切的用具,其中有一位徒弟,是專門負責準備杯盤碗碟的,在分配工作單中,他被指示找一位最能幹的窯師,製造最精美的碗碟杯盤。徒弟心裡想:準備那麼多東西,若沒有一個做事神速的工匠,是不可能做好的。
  他懷著這個想法,遵照老師的指示,去很遠的地方尋訪窯師。果然,他找到了一處窯師之家,當他走進大門時,就看到窯師正坐在地上悲哀的哭泣,婆羅門的徒弟很驚訝地問他說:「你為什麼哭呢?」
  「我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做了很多精美的磁器,讓驢子馱上街去出售,不料惡劣的驢子身子一歪,所有磁器翻落下來,全被打碎了,我怎能不傷心呢?」
  窯師傷心的說:
  「你看這隻惡劣的驢子多麼可恨!」
  但在婆羅門的徒弟聽來,卻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他心裏想:窯師花了很久時間做成的磁器,驢子只消身子一歪,就輕而易舉的全破壞掉,可見這驢子的本領是多麼大了,我現在正想請一位做事神速的窯工,而面前的驢子,豈不正適合這個條件嗎?現在窯師心裡既然決心要賣掉這頭驢子,我為什麼不把牠買下來呢?
  最後,他買了這頭驢子牽回家,老年尊高的婆羅門,看到徒弟回來,很驚訝的問道:
  「我叫你請一位有本領的窯師,你花了很多天工夫,怎麼牽一頭驢子同來?」
  「這頭驢子,比起窯師的本領,真不知要大多少倍哩!」
  「你倒說說看!」老婆羅門不能了解箇中情形,要他說出驢子有些什麼特別的本領。
  婆羅門的徒弟,便將驢子在須臾之間,就破壞了窯師多年心血的事情,從頭至尾的說了一遍,尊貴的老婆羅門,聽了他這番報告,不禁火冒三丈!
  「你真是一個大笨蛋!天下人創業,你知道是多麼艱難?但是破壞又是多麼容易呀!況且驢子能夠破壞器皿,卻永遠做不出一個精美的碗碟,你買牠回來有什麼用呢?」
  年高的婆羅門,生了半天的悶氣,然後嘆息著說:
  「現在離聯歡會的日子太近了,沒有杯盤碗碟,要怎麼舉行呢?」
  結果,老婆羅門只好取消了這個約會。
  世間很多富有之人,希望做大功德,偏偏因緣條件不夠,而不能實現內心的願望,這不像年高的婆羅門嗎?他計劃舉行一個盛大的聯歡會,結果因為缺乏招待用具而取消了。當因緣具足的時候,希望做功德的人,千萬不要放棄機會呀!還有一種人,一生發心供養外道,而外道不事修行,又怎能使施主得到功德呢?還有些人,一生受到好心人的濟助,這些受到幫助的人,不但沒有對施恩的人報答,甚且做了有害施恩人的事情,這不是忘恩負義嗎?惡劣的驢子,受了窯師多年的飼養,最後反將窯師辛苦做成的磁器打碎了,不就像忘恩負義的人嗎?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

Friday, 2 September 2011

傚醫鞭傷

 

「昔有一人。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馬屎拊之欲令速差。有愚人見之心生歡喜。便作是言。我決得是治瘡方法。即便歸家語其兒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試之。兒為鞭背以馬屎拊之以為善巧。世人亦爾。聞有人言修不淨觀。即得除去五陰身瘡。便作是言。我欲觀於女色及以五欲。未見不淨。返為女色之所惑亂。流轉生死墮於地獄。世間愚人亦復如是」(治鞭瘡喻)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平凡人很嚮往國王侍從這種工作,他以為,服侍國王,不論如何,都比做苦工來得好。在他想來簡單的事,當他接任侍從職務之後,卻又不像一份容易做好的差事。
  比方:整理國王的衣帽,並不是做慣粗工的人隨便做得好的,既講究整齊又講究位置。有一次,他粗心的將國王的帽子,掛在下衣的架上,卻把下衣掛在帽子的鉤上,國王看到了,十分生氣,便下令重重地抽打他四十大鞭,他的屁股馬上被打得皮開肉綻,痛苦不堪,看來只有等死了。但有個御醫,告訴周圍的人,只要用馬糞敷在鞭傷處,就會很快痊癒的。果然,確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效果。
  當時有個傻子,當他見到傷者用馬糞敷上去不久就痊癒了,對這方法很感興趣,於是他回到家裡,便命自已的兒子,用鞭子重重地抽打自己的屁股,兒子先是不肯,但他認真的說:
  「你為什麼不動手?我已學會敷傷的藥方,為了試出藥方的靈驗程度,你應該聽從爸爸的話,重重的打我的屁股,使我有個最好的實驗機會。」
  做兒子的人,拗不過父親的固執,就用皮鞭向父親的屁股重重地抽打了一陣,果然,打得他皮開肉爛,他一方面痛苦的呻吟,一方面讚揚他的孩子說:
  「你很像打國王侍從的人一樣,你真是我最有出息的好兒子!」
  兒子站在一旁甚為不安,但傻子像國王御醫一樣吩咐說:
  「只要把馬糞敷在皮肉腐爛的地方,傷處就會很快痊癒的,你發什麼愁呢!」
  國王,就像是眾生的心識,侍從,像是我們的五陰色身。
  古人說:「形為心役」,佛陀亦說:「一切唯心造」。
  一切眾生,東奔西走,勞勞碌碌,也是心識的力量支配,但有時生理現象也會影響到心理的。比方:修道之人,一心一意的用功辦道,可是饑寒了不能使他專心,男女之欲動搖他修道的意志,這就會產生顛倒墮落的行為了,國王侍從將衣帽互易其位,這不是顛倒麼?顛倒之人,以惡為善,便會受到生死輪迴的苦痛,這就像侍從掛錯衣帽,被國王鞭打受苦一樣。
  要想不受輪迴的苦惱,佛陀開示我們最好勤修不淨觀,觀身不淨,可遠離顛倒夢想:這就像打得皮開肉爛的時候,再用馬糞敷上傷處,帥得痊癒一樣。
  可是世間竟有糊塗透頂的愚人,他學佛法、習不淨觀,竟以行淫,來觀身不淨,以致受苦無邊,這不像傻子鞭打自身、皮肉破爛以驗馬糞,有什麼不同呢?
‧摘錄自‧《百喻經》及《百喻新譯》